原标题:临沂保卫战始末:张自忠不计前嫌,驰援庞炳勋击退板垣师团
文/冯玄一在电影《血战台儿庄》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临沂战事吃紧,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想派张自忠前去增援固守临沂的庞炳勋,但是又担心张自忠不愿意,于是和参谋长徐祖贻演起了双簧,张自忠听出了其中的意味,便主动请缨,率领59军前往临沂救援。
这其中,暗含着一段往事,是庞炳勋和张自忠之间的恩怨。
张自忠和庞炳勋原本都是西北军的将领,同属于冯玉祥部下。1929年,庞炳勋背叛冯玉祥,投靠了蒋介石。期间,庞炳勋率部包围了张自忠的驻地,张自忠差一点就被庞炳勋打死。奋力突围后的张自忠曾发誓: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但是,关键时刻,他还是挺身而出,放弃个人恩怨,为了抗日大计,率领59军驰援临沂,与庞炳勋一起重创日军。
在抗日战争史上,很多人熟悉台儿庄战役,对临沂保卫战却比较陌生。其实,正是临沂保卫战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讲讲临沂保卫战的前前后后。
01、庞炳勋指挥40军,不让日军越临沂城一步
临沂是战略要地,有"齐鲁襟喉、徐淮锁钥"之称,是往来南北的各条公路都在临沂交汇,临沂的安危,关系到陇海、津浦两路以及徐州的安危。1938年1月,板垣征四郎率领日军板垣师团在青岛登陆。2月,板垣师团向临沂逼近,企图占领临沂后,与津浦路上矶谷廉介率领的矶谷师团在台儿庄会合,从而进攻徐州。
负责驻守临沂的是国军第40军,军长庞炳勋。这是个杂牌军,下辖1个师,兵力1万余人。对于这支部队,国民政府并不重视,补给不足、武器装备不足,在临沂保卫战之前,曾面临被撤并的命运。是李宗仁力保,才得以继续存在。40军就这样划给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李宗仁给他们补齐了补给和装备,对此庞炳勋心存感激。
日军逼近临沂。李宗仁对板垣征四郎攻占临沂、打通津浦线、与矶谷师团会师台儿庄进而进攻徐州的战略意图十分清楚。所以他命令庞炳勋,必须死守临沂。
临沂保卫战由此打响。
展开全文李宗仁一方面命令40军死守临沂,一方面引诱矶谷师团孤军冒进,在台儿庄将其合围,从而达到歼灭矶谷师团主力的目的。
于是,40军能否守住临沂,就成了台儿庄胜利的重要保障。
上峰的命令必须执行,但是死守临沂谈何容易!进攻临沂的板垣师团也称第五师团,是日军最精锐的机械化部队,军官多是少壮派,有"钢军"之称。统帅板垣征四郎则是有名的中国通,对中国的情况非常熟悉。进攻临沂的板垣师团以及一部分伪军加一块一共有两万余人,实力远超第40军。这一仗注定是艰苦的。
面对强大的日军,庞炳勋指挥40军沉着应战,苦战数周,打退日军的多次冲锋,顽强地坚守阵地。对于庞炳勋的功绩,李宗仁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敌军穷数日的反复冲杀,伤亡枕藉,竟不能越雷池一步。当时随军在徐州一带观战的中外记者与友邦武官不下数十人,大家都想不到一支最优秀的皇军竟受挫于不见经传的支那杂牌部队。一时中外哄传,彩声四起。"
面对中国守军的顽强反抗,板垣征四郎又调集更多部队投入战斗,加强攻击。此时,40军伤亡过半,已成疲惫之势,临沂危在旦夕。
由哪支军队增援临沂,李宗仁首先想到了张自忠的59军。于是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02、张自忠率领59军增援临沂城
张自忠奉命率领59军星夜驰援,一昼夜竟急行90公里,奔赴临沂进行救援。抵达临沂后,张自忠精心布置,并没有按照常规将部队与庞炳勋部合并一处,而是指挥部队从日军侧后方发起猛攻。庞炳勋部得知援军来救,也在城内奋起反击。在两军的夹击下,日军溃败。经过40军和59军3天血战,临沂方面的日军约3个联队被完全歼灭,剩余敌军逃向莒县。这一仗,张自忠和庞炳勋两军共歼灭敌人4000余人,其中第59军歼敌3000余人。
战斗结束后,张自忠奉命率部移防,庞炳勋部则继续驻守临沂。
前文已经说过,临沂是军事重镇,至关重要,日军势在必得,板垣征四郎不会轻易放弃。3月23日,日军再次出动部队4000余人,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再次向临沂城进攻。庞炳勋再次组织军队顽强抵抗。但是,由于日军火力太猛,40军被迫撤离到临沂城东部。在此危急情况下,25日,张自忠再次率部赶到临沂,并迅速投入战斗。在张自忠59军的顽强进攻之下,日军稍稍退却。
03、日军不得不撤出战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