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背后的秘密第22期
我们人类祖先从非洲走出,在经过漫长的游猎生活之后,有一部分人,开始学会了如何“驯化”植物、动物,将可食用的食物,从完全不可控,变成一定可控的存在。
渐渐的人类形成了在河谷地带定居的农业、草原上奔跑的游牧、森林与海边穿梭的渔猎,三大生活形态社群。由于农业在三大生活形态社群中,属于食物相对最多的存在,有更多的时间,不再为食物而奔波。
进而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而这些思考的结果往往就代表了文明的发展。所以农业文明,虽然武力有时不及其他2个社区,中国的宋朝被游牧的蒙古人灭掉,明朝被东北渔猎的女真人灭掉。西边的罗马帝国也是被游牧的日耳曼人、斯拉夫人消灭。
但是在文明程度上来说,农业往往都是处于领先状态,中西方的诗词歌赋、法律法规、伦理准则、城市建设往往都是农业文明抢先实践,其他社群接近学习。
陶器作为人类最早的容器材质之一,它的出现往往也代表着,1个人类社群进入了用陶器存储、烹饪食物的时代,1个从“原始”过度进入“文明”的状态。
小袁基于上面农业在文明方面,走得更快的常识推断,起初认定应该是最早定居下来的农业文明抢先制造了陶器,并用它存储、烹饪食物,其他生存形态社群靠后学习。但是当日本挖出,今天小袁要讲的这件陶罐之时,小袁的这个常识,被无情地推翻了,连渣渣都没有剩下来。
陶罐的名字叫“绳文陶罐”,判定的时间是公元前5000年的文物,材质上是由棕灰色黏土制成,上下把玩测量之后,高度在15厘米左右。最大的一个特征,是由于陶器在被烧制之时,捆绑过绳子,而留下的一条条纹路。正是因为有这些纹路,陶罐的名字才被定为了“绳文陶罐”。
使用陶罐的人,也对应的被称为了“绳文人”,所代表的文化体系,被直言称为“绳文文化”。根据已知的考古证据证明,这个“绳文文化”整体文明水平属于石器后期文明。
但是它的活跃跨度,却远远不止石器时代后期,生存于公元前12000年到公元前300前后,即中国都进入了春秋战国时期,秦帝国都快登场了,日本很大一块区域,依旧是石器文明。
加之在已知的“绳文文化”中,并未发现驯养的动物、植物,只有采集和打猎的痕迹,因而“绳文文化”还被定义为了渔猎民族。
同时由于“绳文文化”是以陶器为特征的文明,被认定为公元前12000年文明,是靠着出土的陶器来判断的,因而其最早的陶器类比下来,应该可以追溯到1万年前,而中东和北非地区农业文明的陶器,已知最早的不过是在几千年前。
所以在这个点上面,日本这个“绳文文化”,出现了一个看似违背“欧亚大陆客观常识”的规律,即在使用陶器存储、烹饪这方面,渔猎的“绳文人”,领先了中东、北非的农业文明。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跟日本的自然资源有关,日本由于处于太西洋的季风区,有着大量优质的渔猎资源,同时多山带来的森林,也为采集提供好的条件。
这些丰富的条件,足够让“绳文人”靠着渔猎,就可以过得很舒适,不用去想着为了不饿肚子,去驯养某种动物、植物。
排除了训练动植物的时间,“绳文人”跟农业定居的人类一样,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思考的结局往往也是相同的,带来文明的进步,而这个进步在“绳文人”身上的直接体现,即为陶器的抢先制造。
若对您有帮助,请关注袁载誉
隋末叛军首领宇文化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