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刘邦汉承秦制,善待老百姓,却因一个举措埋了雷
在秦末战争中,刘邦和项羽是其中最受人瞩目的英雄,两人在楚汉之争中进退辗转,留下了令人深思的慨叹。
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被汉军团团包围,“四面楚歌”,项羽根本无法入睡,留下了传世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最终,项羽走投无路,突围至乌江自刎,楚汉之争以刘邦的胜出结束,一个名垂后世的汉朝建立。
刘邦开开心心地回了趟老家沛县,在文武百官、父老乡亲的簇拥下,刘邦慷慨激昂地喊出: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的得意是很明显了,接下来就是巩固汉朝,他最大限度地做到“汉承秦制”,但在郡县制上折中了一下,保持郡县制的同时,封建了大批异姓诸侯王、同姓诸侯王。
这么做的时代背景很明显,秦朝全面推行郡县制,六国旧贵族并不服气,在反秦大战中,项羽就直接恢复了封建制,也得到了六国旧贵族的支持;刘邦为了打败项羽,先后封建了楚王韩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赵王张敖、韩王信、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等异姓诸侯王,开国后,又封建了燕、代、齐、赵、梁、吴、楚、淮南、淮阳等九个同姓诸侯王。
刘邦花大力气清除了大部分异姓诸侯王和功臣勋贵势力后,约集同姓诸侯王立誓:“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刘邦的本意,是希望通过刘氏宗室能够做好皇帝的“屏藩”,不至于让皇帝“孤立而亡”。
展开全文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汉朝郡县制与封建制并存的怪状,导致同姓诸侯王势力坐大,不服天子管辖,甚至还酿成了后来的“七国之乱”。
刘邦当皇帝之前,只是沛县一个小小亭长,也就是一个村干部,他的大臣除了极少数秦朝前官员,大部分都是平民百姓,这就让汉朝初年的统治很古怪,大臣们也没有规矩,经常在皇宫里大喊大叫,刘邦觉得“威重不行”,却没有办法改变,叔孙通帮他制定了一套宫廷朝仪,大臣们规矩多了,刘邦也开心了:“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刘邦反对秦朝的法家治国,对儒家也不感兴趣,最终在陆贾等人的劝说下,实行“无为而治”。
丞相萧何之前只是沛县小吏,办事讲究实用;萧何死后,继任丞相的曹参同样也是沛县小吏出身,继续沿用萧何的举措,史称“萧规曹随”。
刘邦驾崩后,汉惠帝刘盈即位,吕后掌握了实权,继续推行无为而治,“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吕后去世后,刘氏宗亲和大臣们铲除诸吕,迎奉汉文帝刘恒即位,汉文帝“好刑名之言”,他的丞相陈平出身屠夫,皇后窦氏也推重无为而治,社会经济进一步恢复。
汉文帝驾崩后,汉景帝即位,大臣晁错秉持法家观念,鼓动汉景帝“削藩”,结果早就想谋反的吴王刘濞,联合其他六个同姓诸侯王造反,掀起“七国之乱”。
无为而治奠定了“文景之治”的基础,接下来就是汉武帝的大发挥,汉初的慌乱也算被一扫而空,迎来最激荡人心的时刻。
汉高祖刘邦刘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