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道菜慈禧吃了10年,得知秘方后含泪赐死御厨,如今成北方人最爱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是晚清重要政治人物,和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因此身为晚清实际的统治者,她奢靡的一生一直在被后人考究。所以我们今天来聊聊慈溪在世时的吃穿住行。
“吃”
据史料记载:慈禧一顿饭要吃108盘菜,山珍海味、燕窝鱼翅、熊掌鹿茸应有尽有,每道菜她只尝一小口,剩下的不是倒掉就是赐给下人,反正她从不吃剩菜。
所以她每餐都是现做的,而且变着法的做。据说,慈禧的“西膳房”能做4000多种菜肴、400多种点心。
然而有这样一道菜慈禧吃了十年,在得知秘方后却含泪赐死了御厨,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久食山珍海味的慈禧曾患上过胃病,常年因胃痛困扰的她胃口越来越差。这可愁坏了当时的御厨们。在那个一句话都可以掉脑袋的的时代,为慈溪做一道合口的菜更是难上加难。
这时,一位御厨为慈禧做了一道香味扑鼻的养身滋补汤。果然,慈禧一闻到味道立马就有食欲了,并且在连续饮用几次之后胃病也得到了缓解。因此慈禧心情大悦,连连封赏了做这道菜的厨子。
但世事难料,在十年之后这位厨子想要告老还乡,临走前却被慈禧赐死。原来源于对这道汤的喜爱慈禧很好奇汤的制作过程,于是厨子就将汤的做法一一道来。
原来这道汤就是现在北方人最爱的羊杂汤。
所谓羊杂,是因为里边杂七杂八应有尽有,羊头、羊蹄、羊心、羊肝、羊肺、羊肠等,故称羊杂。
它们各有各的功效:如天花(羊脑)有健脑明目之功,尤其适合老年人和神经衰弱者;口条(舌头)有壮身补血之能,最宜病愈者常食。
羊杂汤的做法很简单:将清水添入锅内,待水响,便放进羊肉、羊杂、羊骨,用大火烧,舀出浮沫,然后加进白芷、肉桂、草果、陈皮、杏仁等中草药,同时加大葱、生姜,再熬一小时以上。
并且正宗的羊杂汤,讲究前一天下午熬好汤,所有羊杂在底汤中浸泡一夜。
那么,能做出如此讲究又美味汤食的御厨,究竟为何会被慈禧赐死?
其实原因很简单,羊杂其实又称羊下水,原本是上不了台面的东西,更不要说是做给慈禧吃,所以慈禧知道后大怒,一气之下赐死了那位御厨。
然而慈禧慌乱奢靡的故事从不仅仅于吃。
“穿”
慈禧每天的衣服都必须新颖的,而且都是来自各地进贡的。
慈禧太后的衣服上有金丝,鞋面上镶着珍珠。并要求大臣宫女们都要按她的规矩来穿衣,而且当时法律上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只有二品以上的大臣才有资格穿紫貂。
“住”
慈禧太后的卧室在储秀宫,她晚年基本上都在这睡觉,看起来古色生香,极为奢华。桌椅都是用檀香木做的。
桌子上装饰着两个用田碧宇雕刻的人物,价格是不可测量的。就更别说她那些轻羽蚕被随便一样都是世人触不可及的。
“行”
在慈禧太后的贴身的宫女何荣儿的回忆录——《宫女谈往录》中如实地记录在了,慈禧饭后散步的一个场面:“队伍的最前面是两个引路的小太监,他们要先行一步,和主子们保持一定的距离。后面,才是慈禧太后等人。
当然,作为辈分最高的人,慈禧太后位于队伍的中央,两边是皇后、妃嫔和格格们。在这些人的两旁,还有八个手提小香炉的宫女,香炉中的香料,起到清香和驱蚊的作用。
在上面这些人的后面,才是慈禧太后、后妃和格格们的贴身宫女。何荣儿作为慈禧太后的贴身宫女,手里往往会拿着一把水烟枪,慈禧太后有饭后吸水烟的习惯。
而其他的贴身宫女们,则会手捧托盘,托盘中尽是一些消食、清凉的水果——比如切成块状的西瓜、苹果、芒果等。
在队伍的最后面,是两个太轿撵的太监,随时准备听候慈禧太后的吩咐。整个遛弯的队伍,长达二十多米,不下五十人,远超过光绪帝日常散步时的规模。”
奢靡的慈禧实在是叫后人叹为观止,仅仅因为一道菜,慈禧就可以赐死一个人,那因为穿,住,行呢?这些只是我们的猜测,但是也不得不为,为慈禧做羊杂汤的那位御厨感到惋惜!
参考文献:《清史稿》、《宫女谈往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