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如何看待南宋最后联蒙灭金的政策
南宋联蒙灭金之策,也是几经波折,最后才确定下来的。
史弥远主政时期,曾经和金国签订宋朝历史上最有辱国体的“嘉定和议”,由金宋叔侄之国改为伯侄之国,岁币由20万增为30万;另加“犒军银”300万两,这是以往和议中从来没有过的。同时还恢复了大奸臣秦桧的申王爵位及忠献谥号,积极奉行降金乞和政策。可以说这一时期的南宋和金国曾经有过一段“蜜月期”。
只可惜,此后蒙古已经逐渐崛起,连年进攻金国。金国无力抵抗,金宣宗迁都汴梁。金宣宗南迁之后国势益弱,蒙古已经取代金朝称霸东亚,由于成吉思汗与花剌子模发生纠纷而发动西征,他派木华黎统领汉地,封为“太师国王”,持续威胁金朝,金朝至此终于得以喘息。虽然金宣宗想要重振金朝,但无雄才大略,且又猜忌成性,政治上并无起色。南宋朝廷注意到了蒙古的崛起,于是朝野上下出现了联蒙灭金的声音,宋宁宗采纳了真德秀的建议,停止了给金国的“岁币”,南宋君臣战略上的短视造成两国就此结怨。
随后,同样战略短视的金宣宗,对南宋停输岁币之举十分愤恨,术虎高琪劝金宣宗要抓住宋人不纳币为借口,对宋国发动进攻。这样的话,北边损失南边补,可以在南方拓广疆土。经过商议,金朝不少将领也认为金军实力比蒙古不足,比宋军却绰绰有余。金宣宗驾不住文臣武将一番“劝说”,便于兴定元年(1217年)夏天首先发动侵宋战争。至此,在宋金两国的通力合作下,终于重新燃起战火。此后宋金战争持续了很久,互有胜负,开始金国占上风,后期南宋逆袭,并一举甩掉“恐金症”的帽子。与此同时,金国三面作战,同时还和蒙古与西夏开打,终于把国力消耗殆尽。
南宋时期各国疆域
此后的金国每况愈下,已出现亡国征兆,南宋的君臣在分析大势之后,觉得没有必要帮助金国对抗蒙古了,倒不如趁机掠夺一些领土,增加战略纵深,于是彻底实行了联蒙灭金之策,把金国送入了深渊,自己也随后被蒙古灭掉。南宋政府并非不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最后走上“联蒙灭金”的道路更多的是一种“两害相较取其轻”的无奈。对南宋而言,此时的金国已经没有作为屏障的价值了。孟珙说了如下一番话:“倘国家事力有余,则兵粮可勿与。其次当权以济事。不然,金灭,(蒙古)无厌,将及我矣。”这也就是说,南宋尚不具备坐观成败的实力,不如趁机“和蒙”,尽量拖延必将到来的宋蒙大决战,使南宋获得足够的准备时间。另外,这样也可以趁机抢得一些地盘以增加战略纵深,并向蒙古人展示自己的实力,使之不敢轻视自己。而且,无论南宋出不出兵,金国都灭亡在即,因此此次出兵的重点不是灭金而是“和蒙”,这是当时历史条件下南宋唯一正确的选择。
蒙古灭宋
但实际上,在这唯一的选择之前,如果不是之前南宋主动取消“岁币”,金国也不会南侵掠夺,补偿损失。虽然“岁币”是个挺屈辱的东西,但毕竟能买来和平,如果南宋一直和金国保持良好的关系,共同抵御新兴的蒙古,实际上两个国家未必会先后灭亡,至少不会这么快灭亡。历史上已经有过类似的教训了,新兴起的游牧民族,其危害要远远大于已经接受汉化的胡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