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曹操统兵攻打,虽刘表的继承人刘琮选择了投降,但荆州还是被分裂了,以刘备和刘琦为代表的一支残余力量仍控制着江夏等地。
曹操的强大兵峰尚未发挥,更岂能看着刘备成为“卧榻之侧”的心腹之患,于是领兵追杀。
同时,曹操以荆州投降的强大水军,顺势攻打偏安一隅的东吴。
于是,刘备和东吴,双方被逼联合。接着便是赤壁之战,结果因为种种因素,曹操一战而败。
刘表死后,荆州开启战争模式,曹操败后,荆州陷入分裂模式。从前曾有的富庶情景成为旧日回忆,再也无法重现。
不过经过几个回合之后,在荆州的分裂中,曹孙刘三方,刘备成为最大赢家。
原因是,第一刘备原本没有地盘,荆州三分,让刘备有了立足之地。第二,荆州符合诸葛亮在隆中为刘备谋划隆中对规划,荆益相连,适合刘备日后的发展。第三是东吴为了抗衡曹操,不得不和刘备保持联盟,在联盟中,刘备不但得以自保,而且取得了发展的千载难逢的良机。
借助曹孙之抗,刘备在这种夹缝中求得了生存和发展,这其中的智慧,实际上关系到了刘备势力的发展和兴亡。不过很遗憾的是,这其中的智慧,在刘备一方,似乎只有一个人比较清醒和重视,此人便是诸葛亮。而对此认识最为粗疏、表现最糊涂的便是关羽。
关羽和诸葛亮,一武一文,都是刘备手下举足轻重的人物。尤其是关羽,作为刘备阵营的元老,其地位和影响力,连诸葛亮都不能与之相比。也正因此,刘备进川的时候,把自己好不容易得到的地盘留关羽镇守。如果能够得益州,荆州则从根据地变为争霸天下的前线阵营。若进川不利,刘备还有退守之地。这笔账,想来刘备比谁都算得清楚。
后来因庞统之谋,刘备在川中取得了逐步胜利,最终得到了益州,荆州全地的军政等全部事务就全交给关羽负责。关羽权力之大,不言而喻。
关羽在荆州干的怎么样呢?严格来说,还是不错的。关羽这个人,虽然看不起读书人,但是爱兵如子,做事还是比较有板有眼的。政绩如何,不得而知,但毕竟有马良辅佐,应该不会太差。但军事方面的成就,是必须承认的。
刘备入川的时候,带走了荆州的部分兵马,后来刘备在川中搞事情,兵力不足,又调遣诸葛亮、张飞、赵云等相助,又带走了大批兵马。当时刘备的兵马,最多也不会超过五万,可想而知,经过两次调遣之后,荆州剩余兵马仅够勉强防守。
在这样的情况下,关羽一边招兵,一边训练,到公元219年进攻樊城的时候,已经能够拿出一支三万精锐部队。可见,在军事方面,关羽的努力还是卓见成效的。
除此之外,关羽的荆州部队还是比较全能的,属于两栖部队,水路兼备的。关羽精通陆军和水军的训练和统帅,如此全能的将领,别说在刘备阵营是个特例,在三国也不多见。
因此,可以说,不管是关系的亲疏,还是能力的考量,刘备阵营只有关羽适合镇守荆州。
但是后来发生了意外,在戏文中称之为“关羽大意失荆州”。但是事实上,到底是怎么回事?真的是关羽大意吗?还是另有隐情?然而经过仔细梳理事情的前后细节,会发现关羽荆州之败,并非军事失利,史学专家用4字准确总结——外交失败。
那么这个说法从何说起,有道理吗?
先看为何说并非军事失利,关羽为了遥响刘备在汉中的战事,出兵樊城,从时机上来说,一点错都没有。从大势上来看,兵分两路,对曹操造成的威胁是很大的。
再者,关羽出兵并非是仓促出兵,毫无准备,而是训练了一支非常精锐的部队,其规模三万之众,其战斗力也是极强的,可谓准备充足。
第三点是,关羽出兵之前的造势也是非常成功的,在曹魏势力范围之内的好多地盘都望风而降,甚至有的小势力前来投奔。
第四点是,关羽兵围樊城的时候,曹操派遣于禁和庞德前来救援,结果于禁和所带领的七军约三万之众全部投降,庞德不降被杀。关羽的兵威大振,威震华夏,让曹操颇为紧张,迫使曹操不得不打算亲自带兵去营救樊城。
从这些方面来看,关羽在对樊城的用兵上,可以说一直都是很成功的,取得了连战连捷的胜利。至于最后的战局如何,以笔者之见,最坏也是最大可能出现的结果是,曹操以大批援军,最终救得樊城,而关羽无非是折损些兵马,最后退回自己的荆州地盘。
但是,东吴的出现,改变了事情的发展。
东吴一出现,便牵涉一个问题,那就是外交。
如果只有敌我,那么拼的是实力,如果是你我他三方,这时候拼的是外交智慧。
而外交,则是关羽的致命软肋,尤其是跟东吴之间的外交关系,搞得非常糟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