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有个华阴县的县尉姚汝能曾写过一本书名叫《安禄山事迹》。这本书有一篇关于马嵬坡之变的,这样写道,唐玄宗李隆基因为安史之乱叛军接近长安,就率领所有皇室成员和文臣武将逃离长安。行至马嵬坡时,奸相杨国忠在驿站外面碰到了几个吐蕃使者。
当杨国忠正与吐蕃使者说话时,忽然周围拥出大量士兵,高呼杨国忠与吐蕃勾结。杨国忠大惊,正要开口痛斥,队伍中冲出一个叫张小敬的士兵,一箭将杨国忠射于马下,然后割下杨国忠的脑袋。其他士兵一看士气大震,一下子包围了驿站,要求唐玄宗处死杨贵妃,这就是著名的马嵬坡之变。
张小敬
我想马伯庸的小说《长安十二时辰》中张小敬的名字应该是来源于此。不过今天我们说的不是张小敬,而是《长安十二时辰》中另一个人,唐朝中期四朝元老,五进四出的道士宰相李泌。
李泌是唐朝京兆(今陕西西安)人,是北周“八柱国”李弼的的六世孙。他小时候就是个神童,七岁就能写文章,又略懂黄老、列庄学说。唐玄宗听说后就将李泌召到宫中,和燕国公张说一起测试李泌的才能,结果两人都是赞不绝口。唐玄宗赏赐李泌的家人,让好好培养李泌。
李泌
李泌长大后,博学多才,尤其对《易经》颇有研究。唐玄宗召李泌讲《老子》,李泌讲的头头是道,得以待诏翰林院,供奉东宫,和太子李亨关系极为友好。
李泌因经常写文章讥讽杨国忠和安禄山等人,遭杨国忠忌恨,杨国忠诬陷李泌写诗讥讽朝政,结果李泌被贬到蕲春郡(今湖北蕲春)。李泌索性不干了,跑到山里求仙问道去了。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仓皇跑到四川,太子李亨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即位,这就是唐肃宗。
唐肃宗寻访天下贤士,李泌此时到访灵武,与唐肃宗分析当前的局势。唐肃宗想授李泌官职,李泌坚决推辞,只愿以宾客身份出谋划策。所以李泌入宫参议国事,不是宰相却胜似宰相。没过多久,唐肃宗就任命李泌为元帅兼广平王李俶(即太子李豫)的行军司马。
张小敬与李泌
对于围剿叛贼,李泌根据当时的形势,认为安禄山、史思明等人只知道抢劫,是不可能夺取天下的。为了彻底消灭这些叛军,不留后患,不能先急于夺取长安,应该集中优势兵力,拿下范阳。这样叛军没有了根据地,在慢慢围而歼之。这可以说是非常有效又可以彻底消灭叛军的办法,刚开始,唐肃宗还能听李泌的,后来李泌遭人诬陷,唐肃宗又急于收复长安和洛阳,致使最后河北的叛贼没有彻底肃清。对于李泌的这一清剿战略,后来的《中国军事史》给予了高度评价,可惜的是唐肃宗没有完全按照这个执行。
李泌与唐肃宗一直以来的亲密关系,引起了权臣李辅国的嫉妒。于是李泌在收复长安和洛阳后,看平叛大局已定,就主动离开,到衡山去修道去了。
李豫
唐肃宗死后,太子李豫即位,就是唐代宗。唐代宗一上台就派人将李泌找了回来,任命李泌为翰林学士。唐代宗还赐李泌府邸,强迫他吃肉,为他娶妻。
当时李泌不肯屈服于宰相元载,于是元载就使用手段迫使李泌离开中央到地方任职。元载因罪伏法后,唐代宗又将李泌召回,准备重用。结果又为宰相常衮所嫉妒,常衮也是使手段迫使李泌到南方去任职。李泌被贬到地方后,并没有自怨自艾,反而每到一个地方都干得有声有色,政绩都很不错。
李泌
唐代宗去世后,太子李适即位,也就是唐德宗。唐德宗在当太子时就和李泌关系匪浅,泾原兵变后,唐德宗避难于梁州,急召李泌,授以左散骑常侍之职。李泌在平息叛军后,入朝出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正式出任宰相一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