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历史上,被贬的官员数不胜数,王安石就是其中一个。那么,王安石被贬怎么回事,王安石变法搞的风生水起的,为什么也会有被贬呢?王安石被贬过几次,分别是什么原因?探索啦小编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下。
王安石被贬在王安生的一生中,较严重的被贬总共有二次。一次是王安石变法失败之后,被贬至外地。一次是官至宰相后,第二次变法时新法推行困难,主动辞职,变相被贬。
王安石被贬第一次
王安石的第一次被贬,发生在第一次王安石变法时期。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官至宰相,施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颁布新法,推行变法。1074年,天灾人祸,天下大旱,百姓们无家可归,饥不果腹。
守旧派们将这些怪罪于王安石变法,给宋神宗施加压力,还绘制流民旱灾苦图给宋神宗看,一条条罗列新法的过失,上书要求罢免宰相王安石。
同年,宋神宗也是备感压力,来自大臣及太后的哭诉,让宋神宗不堪其扰。最终心有怀疑,罢免了王安石的宰相职位,将其贬为知江宁府,吏部尚书。
王安石被贬后,各种落井下石的人与事,便接连发生在他的身上,吕慧卿害怕王安石威胁自己的地位与权力,多次迫害王安石及其亲人。
王安石被贬第二次
1075年,王安石二次被任命为宰相,第一次的失败就是因为守旧派的强烈反对,没有人支持王安石变法,那么王安石第二次上台同样也是反对者多于支持者。
与此同时,变法引发了严重的内部矛盾,外部又有很多的压力,内因外因导致新法无法推行。
1076年,王安石主动辞职,先后任判江宁府,左仆射等职位。
王安石被贬的原因分析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主张改革与变法的人很多,王安石变法算是用心最深,且收到了一定成效的一次变法。
在保守派的攻势下,王安石做出了妥协,宋神宗更是做出了退让,最终的结果就是王安石被贬,变法终止。
那么,细一思索,就会发现王安石被贬的原因,其实就出在宋神宗的身上,是他的退让与妥协,导致了变法的最终停止,也带来了王安石的被贬。
宋神宗太年轻,只有23岁左右,没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政治经验,面对强大的政治对手,临战经验不足,外部压力稍微加大一些,就会出现内心崩溃的后果。
神宗皇帝自己立场不坚定,听信了一些官僚及太后的话,认为王安石的很多变法措施劳民伤财,因此,很多改革措施未经落实,就匆匆废除,导致变法不能顺利执行,这也是变法失败的一大原因。
最后,宋神宗自己招架不住,于是就干脆一把推到王安石身上,把所有的错误归结到了王安石这个替罪羊身上,于是王安石被贬的事,也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王安石被贬至何处王安石变法失败之后,被贬到江宁,在现在的南京市。
熙宁七年(1074年)春,天下大旱,饥民流离失所,,群臣诉说免行钱之害,神宗满面愁容,欲罢除不好的法令。王安石认为天灾即使尧舜时代也无法避免,派人治理即可。监安上门郑侠反对变法,绘制流民旱灾困苦图献给神宗,并上疏论新法过失,力谏罢相王安石。
同年四月,慈圣和宣仁两位太后亦向神宗哭诉“王安石乱天下”。宋神宗对变法也产生了怀疑,罢免了王安石的宰相职务,改任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从礼部侍郎超九转而为吏部尚书。
王安石罢相后,奏请皇帝让吕惠卿任参知政事,又要求召韩绛代替自己,二人坚持王安石制定的成法。
吕惠卿掌握大权后,担心王安石回朝,借办理郑侠案件的机会陷害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又兴起李士宁案件来倾覆王安石。韩绛觉察到吕惠卿的用意,,秘密奏请召回王安石。
熙宁八年(1075年)二月,王安石再次拜相。同年,王安石《三经义》写成,加封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吕惠卿外调为陈州知州。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加上变法派内部分裂严重,新法很难继续推行下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