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王俊山的石器收藏情怀
近日,记者在黑龙江省宝清县美丽乡村建设专题采访时,偶遇了三十多年不曾谋面的倭肯河老乡,他就是痴迷于考古研究和收藏的宝清县石器博物馆馆长王俊山。
原本酷爱收藏的王俊山,在2008年一个偶然机会,来到宝清县,从此就爱上了这里的青山绿水和厚重的黑土地。
王俊山有一种奇特的感觉,挠力河发源于勃利县境内、完达山余脉的那丹哈达拉岭的七里嘎山。挠力河源头也正是生他养他的故乡,他又恰恰和远古先民一样沿着挠力河顺流而下,机缘巧合在宝清县驻足,一切都是冥冥中的天意。
在2010年的一个清晨,王俊山在宝清县早市意外发现一个衣着朴实的农民在卖石器。而且是一大堆石器,形状比较单一,特别像旧石器时代的石斧。当时他特别激动,他认为这绝对是古代石器。那时他就想,这些古石器究竟来自何处?宝清怎么会有农民卖石器呢?凭着他多年来收藏的敏锐,他想难道宝清县有出土石器的遗址?通过多次和卖石器的老百姓沟通接触,他发现了宝清县的四新村、靠山村、青龙山村等有四百多处遗址,而且农民手里都有数量、品种不一的大量石器、玉器、陶器。这实在让他心潮澎湃,激动万分。这些石器不正验证了宝清县在旧石器时代已经有人类居住了么?难道宝清县的挠力河流域就是肃慎族的发祥地?忽然间他热血喷涌,感觉肩上的担子更沉重了。正是在最好的时光,让他遇见在地下整整躺了近万年的石器,他的世界从此与石头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俊山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几乎天天去找那些农民聊天,向他们详细了解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石器?又为什么到市场上去卖?并潜移默化地提示他们:这些石器很可能就是文物,绝对不能再外卖了,必须要上交到宝清县文物管理所。农民朋友告诉王俊山:“县博物馆给的钱太少了,他们也是一块块在地里山里捡到的,也很不容易。特别是每年的开春犁地时,总会在地表捡到大量的各色石器。”这些话让王俊山更坚定了寻找石器的历史发展脉络的信心和决心。他苦口婆心地劝说农民,“这些是我们宝清远古先民留下的宝贵石器,有很珍贵的历史研究价值,决不能流落到外地。作为宝清的后人,一定要有保护文物的责任和意识。”
为了收集石器,王俊山几乎踏遍了宝清的每一寸土地。听到谁家里有石器,他就不辞辛劳地挨家走访,并对石器进行拍照,了解采集石器的具体地点,为石器登记造册。老乡被他的真情打动,主动领他去实地探查。实地勘察时,偶尔还会在地表捡到精美石器,这更坚定了王俊山对宝清历史文化起源的判断。
展开全文王俊山经常脚踩着黑黝黝的土地,手里握着被时光熏染的斑驳石器,浮想连篇。难道脚下这块土地就是肃慎先民们赖以生存的中心地带吗?这些不时冒出来的想法,坚定了他不断去探究,去挖掘、去寻找的信心和勇气。他一边和老乡们到处探查,一边给他们讲解宝清远古时期的历史故事。走访中,他发现经常有外地人来宝清老乡家收买石器,这让他很着急又特别生气。许多老乡为了几十块钱的利益,偷偷卖掉了蕴含宝清历史文化的各种石器。他眼睁睁看着一件件精美的石器外流,心如刀绞。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他决定开始收藏石器,不管付出怎样的代价,也一定要保住这些见证宝清文明历史的石器。于是王俊山开始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慢慢收藏石器之路。
起先,老乡们被他的痴迷精神感动,经常无偿送给他一些石器,后来老乡见他对这些破石头如此着迷,以为他从中能获得了高额利润,就开始不断抬高价钱。有的老乡手中珍贵石器坚决不卖,他就一天、两天、三天经常去拜访他们,帮助他们,还经常为他们带去各种礼品,用真情实意打动他们。有一次一位老乡家的孩子突然肚子疼的满院子打滚,可老乡家离县城五十多公里,四轮车要走几个小时,情急之下,王俊山拉起孩子就向县城飞奔,经过医生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王俊山替老乡垫付了住院费,一切妥当后,已是深夜。老乡眼里闪着泪花说不出话来。
3 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