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奇闻818小编为大家带来“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阴谋是小道,阳谋才是真正的高招。阳谋不仅显得个人格局更高,还令对方难以招架,明知道是坑,还不得不跳。阳谋能有如此大的“魔力”,便因为它建立在对人性的精准把握上。
关于历史上阳谋的故事,我们听过不少,像二桃杀三士、推恩令、狭天子以令不臣等等,都是高明的阳谋。阴谋虽让人难以察觉,不过若我们小心应对,并非不能破解,甚至什么也不做就会躲过去。阳谋则不然,对方基本等于直接告诉你,我已经挖好坑了,欢迎来跳。更可悲的是,我们不得不跳。
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也好,狭天子以令诸侯也罢,袁绍、吕布、刘表等人,至少明面上还得装作听从,虽然他们明知道曹操与自己没什么两样。袁术抛弃汉朝,率先称帝,可他也成了诸侯中第一个被淘汰出局的人。当然,曹操能奉天子,靠的还是实力,若让刘备来奉天子,分分钟钟成了悲剧。
孔子的弟子子贡为了保存鲁国,靠一张嘴让吴、越、齐、晋四国彼此开战,用的也是阳谋,以吴越齐晋本国的利益为诱饵,令他们不得不出兵。子贡的游说堪称阳谋的经典,不过碍于篇幅,本文就不做详细介绍了,我们通过一则更为经典的阳谋——二桃杀三士,来分析阳谋为何令人难破解。
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发生在齐景公时期,齐景公姓姜,这时候姜齐还没被田齐取代,不过大夫田氏已经逐步掌握了齐国大权,若不是晏子,田氏代齐的故事会早很多年。“三士”中的田开疆便是田氏族人,晏子的主要目标也是他。
所谓的“士”指的是武士,是春秋时期贵族的最低一级,也是春秋各国军队的基本组成人员(春秋早中时期),“三士”都是齐国贵族。田开疆更是田氏子弟,又与另外两人公孙接、古冶子交好,对齐景公有潜在威胁。而晏子为了消除威胁,想出了用二桃离间三人。
不知大家读这则故事的时候,是否想过为何晏子拿出二桃,就能挑拨三人,最后造成三人自杀的结局?下面,我们来一点点分析。
春秋战国的贵族,大多都好面子,这是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决定的。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仅仅因为有人说他“渺小丈夫”,便带着门客用砍杀数百人,来回报对方的嘲笑。
这种“好面子”的风气,甚至延续到西汉武帝时期。大侠郭解出行的时候,有个人仅仅因为坐着,没有站起来迎接郭解,郭解的门客就要杀死对方。好面子,已经到了“变态”的地步。
正是这种“好面子”的风气,给了晏子下手的机会。若晏子仅考虑到这里,还算不得阳谋,显示不出他的厉害,他用二桃离间三人,出发点是田开疆、公孙接、古冶子三人的不同性格缺点,打蛇打三寸,针对人性缺点动手,方能一针见血。
三人都是猛将,古冶子做事比较含蓄,不喜声张。他曾救过国君的性命,当时的百姓都以为河神显灵,可古冶子没有对外宣扬是自己的功劳。
田开疆在战场上立下不少功劳,是三人中立功最多的人。而公孙接则属于急性子,是晏子主要利用的对象。
晏子拿出俩桃,让三人各自陈述功劳,看能否得到国君的赏赐。公孙接率先抢下一桃,剩下的俩人,为了面子都得赶紧站出来,抢夺最后的桃子。晏子利用古冶子的“急性子”,营造一种急迫感,让剩下的俩人抢最后一个桃子。
晏子高明之处在于,他设定获得桃子的标准,是三人各自陈述功劳,而非比较功劳的大小,换成现代的话,便是“先到先得”。若三人先陈述功劳,比较后再拿桃子,肯定按功劳大小分桃,晏子却故意忘了这一点。晏子的做法,在现代更是随处可见,例如“本活动的最终解释权本店所有”。
第三人虽然是因为行动慢,而没有得到桃子,可在别人眼里,他是因为功劳不够而没有得到桃子,这就种了晏子的计谋。没有得到桃子的第三人,为了挽救面子,或与另外俩人决斗,或者因“羞愧”而自杀。最后结果无论是哪个,三士的“联盟”肯定会分崩离析,晏子的目的便达到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