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放牛娃到和尚再到明太祖,朱元璋算是所有帝王中出身最低下的一个,一生经历堪称传奇。但和一生经历相比,他的长相却一直存在争议,到底是面容英俊还是丑陋不堪,从来都议论不断,因为没有哪个帝王像他一样,拥有两幅截然不同面容。
朱元璋从小放牛,至正四年(1344)来到皇觉寺做了和尚。到了25岁的这年,朱元璋参加郭子兴所领导的红巾军抗元起义。至正十六年(1356),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至正二十八年(1368),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结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统治,平定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关于他面相的问题,由于年代久远无从考证。但是根据流传下的说法以及所发生的事,通过抽丝剥茧,大致还是可以得知一些真相。
首先是官方流传的说法,一种是他面相雍容大气、富贵无双。
另一个则是民间说法,他长着一张鞋拔子脸,奇丑无比。但不管是哪种说法,都是比较极端的。
蒙古人建立元朝之后,在选拔官吏上,依旧是"书言身判",也就是以貌取人。如果说真的奇丑无比,也不会被郭子兴看中,甚至还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朱元璋。
从这点上看,朱元璋的长相不丑,但要说英俊也谈不上,就是普普通通的大众脸。
《明史》中是这样记载的,因为有异相所以被郭子兴看中,被认为是"异人"。
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果一个人只是因为长相问题,那么结果是被人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但是在群雄并起的时代,没有过人的卓识和谋略,又怎么会建立大明王朝。
朱元璋曾经说过的:"朕本淮右布衣"、"朕本农夫"这样的话来理解,他并不是靠所谓的异相,而是自己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爬上来的。
在封建王朝,是非常重视出身的,可他并没有否认自己出身贫寒,而是引以为荣。
长相不丑陋,那就是后世的描述有问题了。
第一个黑化朱元璋,说长相丑陋的就是他的第四子朱棣。
我们都知道,朱棣的皇位来路不正,是篡夺自己的侄子朱允炆的。在那个重视"君权神授"的封建社会,哪怕你的出身再尊贵,没有上一代的"指明",永远都不能去觊觎和继承。但是朱棣是通过篡位得到的皇位,名不正言不顺,所以就要想办法为自己正名,我就是那个顺应天道的继承人。
让自己名正言顺,朱棣首先做的就是去黑化父亲。通过丑化朱元璋,自然就丑化了朱允炆,两人都是有问题的,那么现在没问题的我登基做皇上就是顺应天道,就是神指定的"天选之子"。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全力推动黑化朱元璋的计划,最为突出的就是相貌方面,不断去黑化,不断去丑化。
封建社会的百姓都是愚昧的,不知道如何辨别真假,皇宫里传出什么就是什么。
从永乐年间开始,民间就有关于朱元璋的异相说法,经过"皇家画师"的精心加工改造,太祖形象焕然一新,并且还将其写入了《明太祖实录》这本书中,使得朱元璋的异相更加深入人心。通俗点讲就是丑。
朱棣是第一个丑化朱元璋的,而后代基本上都是沿用朱棣的说法。在隆庆年间,出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版本。在武英殿所藏的画像中,朱元璋"眉秀目炬,鼻直唇长,面如满月,须不盈尺,与民间所传奇异之像大不类"。后来,因为明朝统治的不断堕落,到了万历年间,民间有关朱元璋的画像,得到了进一步的丑化。
第二个开始丑化朱元璋的就是满清王朝。清军入关之后,也是为了强调自己的正确性,是符合"君权神授"的,开始丑化整个大明的皇帝。作为开国的朱元璋自然是首当其冲。满清在编写《明史》的时候,有足够的时间去自由发挥,至于朱元璋,脸上自然而然就出现了大量的麻子。鞋拔子脸,大量的麻子,反正就是要多丑有多丑。
最后,我们来看以下两张画像,就知道长麻子的鞋拔子脸是丑化他的。
民间朱元璋画像
通过以上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民间的朱元璋像其实是临摹自宋文帝像,明显是仿冒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