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我国各省的由来都有一段汗青,有的省域汗青悠长,寄义好多。有的省的构成则是凭据汗青转变的。
01
分歧朝代,其全国的各省的划分及数量分歧。当然从我国汗青来看,有的省域有归并的汗青,也有的省汗青悠长,名字寄义也很陈旧。
好比,我国华东区域的安徽省,汗青十分悠长,此省是中国史前文明的主要发祥地,而安徽省是淮河文化、庐州文化、皖江文化、徽文化四大文化圈聚焦地,文化底蕴深挚,地灵人杰。
徽文化、徽商等都是安徽的代表,一提到带有“徽”的事物,好多人会联想到安徽。其实,安徽省简称是“皖”,而不是“徽”,为什么简称“皖”?
安徽之所以不简称“徽”,就如江苏不简称“吴”事理一般。因吴文化并不只是代表江苏,吴文化包含了江苏、安徽、浙江等地,是以用“吴”称江苏就不克归纳一个省。而“皖”字拆开是白从完,完同音。白与完连系起来寄意“美妙的日子”。但“皖”字早在春秋就有,在安庆市四周,这里有一古皖国的诸侯国。
据《禹贡》记载,春秋时的皖国,到战国就被楚国兼并了。秦朝时属于九江郡,汉朝时归庐江郡。春秋皖国是一个小国,偏居安害潜山县北。安徽不光有古皖国,并且潜山县还有一座有名的“天柱山”,在古代称“皖山”又叫“皖公山”,安徽三大山之一,汉武帝时封此山为南岳。
从文化圈上看,皖江文化得名是因皖河得名,而皖河是安庆境内的一条河流,古代称之为皖水。是以,皖江文化又指安庆文化,而安庆在古代曾是安徽的省会,于安徽省的简称就称为“皖”。
02
从史料记载看,安徽省域汗青悠长,隋朝统一全国后,隋朝在安徽设庐江、谯郡、汝阴、淮南、钟离、戈阳、同安、宣城、新安、历阳等区域。唐朝时中国为10道,安徽分属河南道、淮南道、江南东道。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淮北区域先后属于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而南方,这里包罗江淮、江南区域,则先后分属于吴国和南唐国。
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安徽区域分属江南东路、京西北路、京器材路、淮南西路、淮南东路5个路。宋朝皇室南渡,宋金僵持时期,金朝曾占有淮北,而南宋则占有淮南、江南两地。
元朝时曾设置“行中书省”的编制,全国共分为11个行省。而安徽则分属河南、江浙两行省。
到了明朝,安徽省属南京管辖,共分为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宁靖、庐州、凤阳7府,还有滁、和、泗、广德4州。明朝洪武二年,朱元璋曾在凤阳建中首都。
03
但组建安徽省的时间并不长远,距今只有350年的汗青。成省时间是清朝康熙年间,而此省之前属于江南省。康熙六年,也就是1667年,康熙皇帝下旨,把江南省一分为二(江苏省和安徽省),于是安徽就成新组建一个省。为了给新省取名,康熙把安徽省最有代表性的两个府安庆府和徽州府各取一字,是以“安徽”而得名。
由此可见,安庆府和徽州府在安徽省的主要感化。后来安庆府与徽州府又离别设市。但1987年,徽州府更名为“黄山市”。但如许的更名就使安徽的“徽”字没有了出处。因为徽州古称古称歙州,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歙州改为徽州,府治在歙县,其时徽城镇为府县同城。徽州历经宋元明清四代,辖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绩溪、祁门六县。明朝与清朝时的徽商,就是指的徽州商人,徽商称雄500年,是以又有 “无徽不成镇”、“徽商遍世界”之说。
0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