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朝的藩镇割据能用推恩令吗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推恩令是汉武帝时期,解决诸侯王割据问题,最重要的武器。发明这个武器的主父偃,那简直就是一个天才。推恩令的推行,有效地解决了诸侯王割据的问题,王国越分越小,那么就越有利于汉武帝的统治。
唐王朝后期的藩镇割据,其实不是一样的情况。因为安史之乱过后,节度使们一个个拥兵自重,尤其是河朔地区的节度使,完全不把唐王朝放在眼里,这就造成了他们割据一方的局面产生。
推恩令能否解决唐王朝藩镇割据的问题呢?这是一个千古谜题,因为唐朝的皇帝也没有用这一招,我们只能猜测一下,答案或许是不能。
01推恩令的实施,让诸侯王们进退两难。
主父偃原来是想要在各大诸侯王那里混饭吃的,可是人家都瞧不起他,又受到各地学者的排挤,所以主父偃无奈之下,只好前往长安。
他对诸侯王是充满愤恨的,所以天天躲在小黑屋里研究整治诸侯王的方法,终于让他想到了推恩令。没错,千古传奇的推恩令就是这么带着仇恨诞生的。
主父偃立刻上书汉武帝,第二天就接到了汉武帝传召的旨意。很难想象,当时的政治是多么的开明,一个穷书生写了封信给皇帝,第二天就能得到皇帝的召见,是皇帝太闲了吗?
不管怎样,主父偃的推恩令赢得了汉武帝的夸赞。当年汉武帝的叔叔梁王曾经拥有比汉景帝还要高规格的出行待遇,府库里的钱财也比皇宫内的多,简直比天子还要出格。
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史记》
这一点引起了汉景帝的不满,但是没办法,诸侯王不仅拥有封地,而且还拥有一定的军权和赋税的权力,他们完全可以独立自主。
所以主父偃告诉汉武帝,让诸侯王们的所有儿子,都有资格继承王位,将一个大诸侯平分成若干小诸侯国,这么传个几代下去,诸侯国就没了。
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汉书》
这一招实在是太狠了,比如说刘备的祖先中山靖王刘胜有一百多个儿子,将来他的诸侯国就要被平均分为一百多份,难怪到了刘备这一代的时候,只能靠卖草鞋过日子了。
诸侯王们不敢反抗,也不能反抗。为什么呢?
因为首先这是汉武帝下的命令,除非你要造反,否则就必须要照办。然而造反的下场,参考汉景帝时期的吴楚之乱了。
其次,那些庶出的儿子们可都盯着呢!过去只能让嫡长子继承王位,现在不同了,庶子们都有合法的继承权了,除非诸侯王想要血洗子孙,否则就必须按照推恩令来做。
真的是有苦说不出,诸侯王们只能按照推恩令的命令去均分自己的土地,结果诸侯王割据的问题果然被解决了。
02唐王朝的藩镇割据,不适用推恩令。
唐王朝到了唐玄宗这个败家子的时候,虽然一度达到了巅峰状态。可是唐玄宗喜欢儿媳妇儿杨玉怀,又找个了干儿子安禄山。
最后安禄山以节度使的身份造反,差点把唐王朝给推翻了。后来在郭子仪、李光弼等人的努力之下,安史之乱虽然被平定了,可各地的节度使们也开始不愿意听从唐王朝的命令了。
这些节度使大概分为三波人:
第一波就是河朔节度使,他们拥有自己的军队、土地和赋税,完全就是独立的小王国,所以他们不用听从唐王朝的调遣也能活下去。
第二波则是保持中立的节度使,他们虽然势力小一点,可是处于墙头草两边倒的近况。唐王朝他们不敢得罪,河朔节度使他们也不敢得罪。
第三波那就是江南地区的节度使,他们是忠心于唐王朝的,因为他们手里没有多少兵权,也使得江南地区成为了唐王朝赋税的重要来源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