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鲜于枢《五绝诗》
鲜于枢《五绝诗》页,纸本,行书,纵34.3cm,横35.9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幅署款:“困学”。钤“虎林隐吏”印。首要鉴藏印有明代沐昂“黔宁王子子孙孙永保之”印,现代“张珩私印”等。此页书唐代杜甫《复愁》十二首之十一(文字与通行版本略有分歧)。结字开张,行笔遒劲,尺幅虽小,却足以代表鲜于氏英伟豁达、舒坦淋漓的书法气势。2、鲜于枢《先茔帖》致白珽札
《先茔帖》又称《致白珽札》。白珽(1243-1328),字廷玉,号湛渊,钱塘人。曾官婺州路、兰溪州判官。擅长诗文。
据《鲜于府君墓志铭》记载,鲜于枢的高祖曾经做过官,祖父“念书通大义,不为科举业”。蒙古戎行攻下德兴府后,携家南逃,走到居庸关被“盗”所杀,祖母带全家四处奔波,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年),又北上假寓范阳(今河北涿州)。鲜于枢的父亲从事打点运粮的差事。常年往返于中都、多半、汴梁以及扬州、杭州之间。鲜于枢少年时络续随父迁居。鲜于枢有北方人的激昂、豪气,身体魁梧,胡须浓厚,同伙们称其为“髯公”。同时期的诗人柳贯说他“面带河朔伟气,每酒酣骜放,吟诗作字奇态横生。其喝酒诸诗,尤奔放可喜;遇其满意往往为人诵之”。自尊随意的性格,一起头就导致他与四周情况及上层当权者的各种辩说。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今后,鲜于枢先后辗转于汴梁、扬州、杭州、金华等地,担当一些中下级官职,很不顺利。常与上司争是非于公庭之间,一语错误,则拂衣而去,为公民爱戴,称“我鲜于公”。曾三次去官或遭贬。37岁后假寓杭州,于西湖虎林筑困学斋。元成宗盛德六年(1302年)被授予太常寺典簿,未及到任,逝于钱塘,年仅57岁。
3、鲜于枢《致澄虚真人札》
鲜于枢(1254年-1322年),字伯机,号困学山民,寄直白叟,多半(今北京)人,一说渔阳(今北京蓟县)人,先后寓居扬州、杭州,曾任浙东都省史掾。公元1302年(盛德六年)任太常典薄。早岁学书,未能如前人,偶于野中见二人挽车淖泥中,顿有所悟。与赵孟頫齐名,同被誉为元代书坛“巨头”,并称“二妙”,但其影响略逊于赵孟頫。鲜于枢兼长楷书、行、草书,尤以草书为最。其书多用中锋回腕,文字淋淳酣畅,风格雄壮跌宕,酒酣作字奇态横生。功力扎实,悬腕作字,笔力遒健,同时代的袁褒说:“困学白叟善回腕,故其书圆劲,或许议其多用唐法,然与伯机了解凡十五,六年间,见其书日异,胜人世俗书也。”(《书林藻鉴》)鲜于枢书健拔跌宕气宇轩昂,赵孟俯甚重之,每以二纸易其一书。
元 鲜于枢《麻徵君透光古镜歌》“结密无间”,体势规整,风格恢弘,运笔着墨均达到完美的水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