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谢躬之死对刘秀的崛起有多大的帮助?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谢躬是更始帝刘玄的尚书令(秘书长),更始二年春,受命率领六路人马,前往河北,与招抚使刘秀配合,共同消灭伪帝王郎。
当然,这是明的任务,他还有一个暗的使命——监督控制刘秀,不排除以极端手段除掉刘秀!
不过谢躬不但没完伤着刘秀一根毫毛,反被刘秀忽悠死了。
刘秀与谢躬
谢躬到达冀州时,刘秀已经度过了九死一生的逃亡生涯,缓过气来的他,正在围攻阻挡王郎。王郎也不是吃素的,他趁刘秀围攻巨鹿之际,派人抄了刘秀的后路,拔了他的大本营信都。
信都城里住着众多将领的家眷,王郎命令这些将军们速速投降,否则拿他们的家属祭旗。巧得很,谢躬到了,不等王郎的人站住脚,他就又夺回了信都城,替刘秀解了围。
而后两军配合,南北夹击,终于攻克邯郸,追杀了王郎。
王郎一死,亲密合作的刘秀与谢躬,立刻产生了龃龉。起因是两件事,第一件事,谢躬部下不听管束,四处劫掠:
“尚书令谢躬率六将军攻王郎,不能下。会光武至,共定邯郸,而躬裨将虏掠不相承禀,光武深忌之。”
刘秀
谢躬的部下劫略确实不妥当,但关你刘秀什么事呢?人家凭什么听你的?谢躬才是他们的领导!你一个招抚使,与尚书令没有统属关系生哪门子的气!
第二件事,刘玄令刘秀返朝述职,刘秀拒不听命:
“更始遣侍御史持节立光武为萧王,悉令罢兵诣行在所。光武辞以河北未平,不就征。自是始贰于更始。”
这就清楚双方的龃龉何来了,原来刘玄对刘秀不放心了,原以为派刘秀出使河北,动动嘴,说降一些地方官而已,没想到人家凭一根拐棍(节仗),把自己做成了帮主,拥兵十几万!偏偏刘秀真的不听话了,一副跟刘玄分道扬镳的架势,处置刘秀可能的反叛,就是谢躬的另一项任务。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干脆把刘秀的“深忌之”,解读成刘秀想拉拢谢躬,谢躬不为所动,搞得刘秀对谢躬“由爱转恨”。
刘秀与谢躬
两支军队同住一城,分别驻扎,各怀鬼胎,司马光还记载了一则《后汉书》没有的内容:
“谢躬与萧王共灭王郎,数与萧王违戾,常欲袭萧王,畏其兵强而止。”
两个人多次冲突,谢躬总想袭击刘秀,苦于刘秀兵势太强,没机会下手。《资治通鉴》的这段记载可靠不可靠呢?我认为逻辑上可靠,史实上不可靠。《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个人对历史的解读,而不是单纯的记录历史,所以有很多个人加工的成分。《后汉书》没有记载,说明这件事就是司马光编的,但是从逻辑上又是说得通的。
谢躬的妻子曾经对谢躬说:“你与刘秀长期不能相容。”很明显,两人的矛盾是公开化的,甚至是水火不容的。
谢躬一心效忠刘玄,与刘秀死杠,刘秀怎么办?
刘玄
刘秀很挠头,他还不敢与刘玄撕破脸,虽然有了十几万大军,但形势还不能盲目乐观。在刘秀拒绝回朝后,刘玄立刻派苗曾为幽州牧,将投靠刘秀的渔阳太守彭宠,和上谷太守耿况撤换,整个幽州十万精锐大军,站到了刘秀的对立面。
没有了幽州的支持,难说刘秀的十几万人里面,不出现几个倒向刘玄的,本来你刘秀就是刘玄的打工仔嘛!咝——难办!
再难也难不倒刘秀聪明的脑瓜,他对谢躬制定了一个目标,一个基本策略,一个目标就是——干掉他!一个基本策略就是——忽悠死他!
此后,刘秀改变了对谢躬的态度,“然每有以慰安之”。时不时去慰问慰问谢躬,拍拍马屁:
“躬勤于职事,光武常称曰‘谢尚书真吏也’,故不自疑。躬既而率其兵数万,还屯于邺。”
刘秀
谢尚书啊,您真是一位能人呐,佩服佩服!谢躬就喜欢戴高帽,被忽悠得心里暖暖的,越看刘秀越可爱,白面书生一个,哪像造反派,皇上真是多事,撤兵!他下令数万人马撤到四十公里外的邺城驻扎。
唉,这么低成本的糖衣炮弹居然管用!接着,刘秀的糖衣炮弹要开花了。
“及世祖拔邯郸,请躬及武等置酒高会,因欲以图躬,不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