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中说:“诸事皆能,独不克为君耳!”说的就是北宋皇帝宋徽宗。
公元1082年,宋徽宗降生于帝王之家,名赵佶,乃宋神宗赵顼第十一子,是北宋第八位皇帝。
元符三年,25岁的宋哲宗驾崩,向太后意向端王赵佶继续皇位,其时宰相章惇死力否决说:“端王轻佻,弗成以君世界。”
向太后却说:“端王有福寿之相,且仁孝,当立。” 原本不适合做皇帝的赵佶,是以被推上了帝王位。
17岁即位的宋徽宗,被世人称为艺术家皇帝,因为他的诗词、绘画、书法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
而他所接办的北宋帝国,是其时全世界最壮大最蓬勃最富庶的国度。
然而,如许一个盛世帝国,却在徽宗在位的短短几十年,轰然坍塌,并造成了让人悲愤千年的“靖康之耻”。其留给后人的警示,值得我们每小我借鉴跟反思。
在其位,谋其事
《论语》中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说的是,不做不应做的事,应把时间和精神用在该做的事情上。而懂得“在其位,谋其事”,不偏离素质,才是避免灾祸的基本。
常日里,不喜欢朝政的宋徽宗,把时间和精神都用在了书法绘画等乐趣喜爱上,他自称:“朕万几余暇,别无他好,唯好画耳。”
(赵佶的书法“瘦金体”独步世界)
元朝画家汤垕曾在《画鉴》中说:“历代帝王能画者,至徽宗可谓尽意”。
一天,正在作画的宋徽宗,被宰相蔡京提醒:燕云十六州还在金人手里,想要回来,得花重金买。而画意正浓的他却说:不要用这些政务来烦扰朕,此事由你决计就好。
蔡京听了巴不得,赶紧赞同:这种琐事劳神费思,陛下当以四海为家,以宁靖为娱,人生几许呀。这话正合徽宗心意,他颔首:“人生几许,知我者,莫若卿也。”立即,又沉浸到了画趣中。
作为君主,将国度大事交予奸臣裁决意夺,本身却把精神用于别处,忽略了职责,终将导致国破朝亡。
在其位,谋其事,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经受,帝王如斯,通俗人也一般。
已是美国证券风云人物的苏珊,从小身世于音乐世家,热爱音乐的她,却鬼使神差考进了大学的工商治理系。
虽不喜欢这一专业,但她却起劲拿到了经济治理专业的博士学位。艾尔森博士曾问她:“你不喜欢,为何又学得那么棒,做得那么精良?”
她坦言:“因为我在谁人位置上,那边有我应尽的职责。”
恰是这种“在其位,谋其事”的责任和经受,让苏珊在不喜欢的位置上,依然做得成功超卓。
而身为帝王的宋徽宗,却舍本逐末,坐在皇帝的位置,却做着对山河社稷无意义的事情,最终引领国度走向消亡。
正如《宋史》中说:“自前人君玩物而丧志,纵欲而败度,鲜不亡者,徽宗甚焉,故特著认为戒。”
安不忘危,有危机意识
《易传》中说:“正人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北宋时期,国度富足,文化繁荣,盛世情景让宋徽宗陷溺于安闲享乐中,并妄想着打造一个精神上的“世外桃花源”。
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他命令在汴京建筑一座皇家园林“艮岳”,又称“万岁山”。
当历时六年,耗资无以计数,征调劳役百万人之众的“艮岳”终于初落成时,宋徽宗信步在这包括万象的园林中,按捺不住兴奋表情,赞叹道:“真神工鬼斧,神谋化力,非人力所能为者。”
此后,他天天在艮岳中流连忘返,与各类珍禽花草为伴,玩得不亦乐乎。丝毫不想公民们为了建造艮岳,早已不胜重负。
最终,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10月),方腊向导起义者揭竿而起。与此同时,金人也在北境虎视眈眈。
而宋徽宗仍不“思危”,依然“复设诸应奉局,”持续建筑他的“艮岳”,此举,为北宋的消亡埋下了伏笔。
《左传》中说:‘安不忘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人而一旦失去了安不忘危的心态,就会损失斗志。
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泰,恰是徽宗这种居安而不思危的心态,加快了北宋消亡的历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