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秦汉时期,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除了匈奴、东胡等族外,在匈奴以北和乌孙的东北,还有丁零族。
一、丁零族的发源
丁零最早称为“狄历”,《史记》、《汉书》、《后汉书》把它写作“丁令”或“丁灵”。丁零栖身在北海,即今贝加尔湖一带。北海区域早在夏代(约公元前二十一——十六世纪)就与华夏王朝有过交往,曾“会于中国”,是“夏成五服、外薄四海”之一。丁零是我国古代最北的一个游牧民族。
丁零的南方是匈奴。在冒顿单于时期,匈奴日益壮大,匈奴奴隶主政权履行民族攫取政策,在先后征服四邻好多氏族、部落的同时,曾北服丁零。于是丁零处于匈奴奴隶制政权统治之下,丁零及其驻牧的北海一带为匈奴所总揽。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1——104年),匈奴且鞮侯单于的弟弟於靬王曾历久驻牧于丁零栖身的北海区域。匈奴还曾封卫律为丁零王,“立为王而主其人”,管辖丁零族。
二、匈奴对丁零族人民残暴地攫取和盘剥
匈奴还曾把这里看成流放俘虏的处所,西汉的使臣郭吉、苏武都曾被匈奴流放到这里。苏武被流放在北海时代,首要靠放牧生活,有时也“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据《汉书》“苏武传”载:“丁零盗武牛羊”,解说公元前二至一世纪时,丁零仍游牧在北海一带。
匈奴像看待乌桓、鲜卑以及各氏族、部落一般,依恃它壮大的军事力量,残暴地攫取和盘剥丁零族人民。不少丁零人被匈奴掳去,成为匈奴的奴隶,被称为“貲”。公元一世纪中叶,当匈奴衰败时,这批丁零奴隶曾与其他各族被匈奴奴役的奴隶一路,集逃亡到了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
三、丁零抵制匈奴的武装斗争
面临匈奴奴隶主政权的残暴榨取和攫取,丁零也和乌桓、鲜卑等被压追氏族、部落一般,络续掀起抵制匈奴的武装斗争。
据史书记载,丁零在公元前三世纪末大公元一世纪的三百年间,曾多次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武装攻击。如公元前七一年(汉宣帝本始三年),匈奴壶衍单于领兵万骑攻打乌孙,大量抢劫“老弱”生齿而欲返回匈奴时,正值“天大雨雪,一日深丈余,人民畜产冻死,还者不克什一(十分之一)。”丁零、乌桓、乌孙等素被匈奴征服、奴役、攫取的氏族、部落,乘机对匈奴进行合击。
史书描述此次斗争说:
“于是丁零乘弱攻其北,乌桓入其东,乌孙击其西。凡三国所杀数万级,马数万匹,牛、羊甚众。又重以饿死,人民死者什三(十分之三),畜产什伍(十分之五),匈奴大亏弱,诸国羁属者皆崩溃,攻盗不克理。”
这是一次被匈奴奴隶主贵族奴役下的北方其他少数民族的大规模的反匈奴的武装斗争,使被奴奴役的“诸国羁属”都解脱了匈奴的统治,给匈奴奴隶制政权以繁重袭击。此后丁零络续对匈奴实行武装攻击,并用匈奴历久对于丁零等族的杀掠法子来对于匈奴。
如公元前六一年(宣帝神爵元年),“丁零比三岁收盗匈奴,杀略人民数千,驱马畜去。”匈奴虽发大军万余骑进行报复,去攻打丁零,但究竟“无所得”而还。
到公元一世纪中叶今后,匈奴社会进入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的严重阶段,统治阶级内部门化,分为南、北二部,势力日益衰落。公元八五年(东汉章帝元和二年正月),“北虏(北匈奴奴衰耗,党众离畔(叛)。”曾历久受匈奴奴隶主贵族政权侵掠的丁零、鲜卑、西域各族以及南匈奴,同时夹攻北匈奴。北匈奴大北,此后“不复自立,乃远引而去。”
北匈奴的溃逃,是匈奴奴隶制政权历久履行反动的阶级榨取和民族榨取政策的必然究竟,在最后赐与北匈奴以毁灭性的袭击中,除东汉王朝与南匈奴的联兵冲击外,“丁零寇厥后”起了主要的感化。
四、逐渐壮大起来的丁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