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和珅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乾隆禅位太子颙琰(嘉庆帝)作了太上皇后,情商超高、狡黠过人的“老狐狸”和珅也想过要与新皇帝嘉庆搞好关系,建立“友谊”,以使自己成为“三朝元老” 、“两朝肱骨”。只有和嘉庆建立起稳固的利益联盟,让他离不开自己,才能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以及让子孙后代的荣华富贵得以延续。
早在被乾隆立为储君之前 ,颙琰就对和珅飞扬跋扈、揽权独断的行为很是不满,但他不动声色,总是装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昏聩无能、胸无大志的样子。实际上,他一直在暗中观察权倾朝野的和珅,以便找寻到这位红的发紫的当朝权臣身上不为人知的破绽和软肋。
和珅一向有精明的头脑,敏锐的嗅觉,阴险的手段,狡黠的心机以及贪得无厌的欲望,这一切经过他发达的大脑和聪慧过人的思维糅合,使其总结并拥有了一套无往而不胜的为人处世之道,看似简单,却很实用——处人之道,他极善察言观色,逢迎媚好,加上会办事,能敛财,使乾隆帝二十年如一日的独宠于他,如此方能纵横于朝野内外,肆无忌惮的掌控国家兵权、财权、行政大权,成为呼风唤雨的显赫人物 ,更成为富可敌国的大清巨富(仅次于皇帝)。
和珅刚得知乾隆打算禅位给颙琰的消息后,立即连夜就去拜访了未来的新皇帝,并送上了一份厚礼——一柄巨大的满绿老坑翡翠玉如意。他一方面采取拉拢、靠近、谄媚的方法,表示自己有拥戴之功,又向颙琰讨好说,皇上的衣食住行都是由臣等贡献的,没有动用一文国库里的公帑,以唤起颙琰的感激之情;另一方面他在嘉庆的身边布置了一批心腹做耳目,以窥伺新皇帝的一举一动。比如,他派自己的老师、死党吴省兰以帮助嘉庆审阅诗稿为名,及时了解新皇帝的真实想法和监视其活动轨迹。
尽管在退而不休的太上皇乾隆面前,嘉庆并无多少实权,和珅仍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清二号人物。但是,聪明的和珅心里很明白,自己的大靠山、年近90的乾隆已来日无多,他虽然还是炙手可热,权倾朝野,却不愿过多的冒犯、刺激新皇帝。未雨绸缪,这也是“老狐狸”的自保术之一。
和珅如此谨慎小心的维系和嘉庆的关系,为何最终仍然未获得新皇帝的青睐呢?在处理与嘉庆的关系上,和珅留给后世的教训多于经验,主要原因在于,他过于自信了,认为自己谄媚上级(皇帝)的本领已经登峰造极了,自己的地位也已经尊崇至极,难以撼动,结果,反而违背了媚上的原则,他似乎忘了自己再权大无边,在皇帝的眼里也不过是一个“奴才”,“家天下”在九五之尊的的封建帝王眼里具有高于一切的地位,因此,历史上的权臣大都没有好下场,除非他自立门户、也来他个“黄袍加身” 。
嘉庆与和珅的几次明争暗斗都败北了,他终于明白自己的一国之君的地位不过是“红漆马桶——皮面光”,太上皇只要活着,和珅恃宠专权的局面就难以打破,自己尴尬的地位也会依然如故。和珅和太上皇“心意相通”,他是自己得罪不起的人,他一句话就能将自己废黜掉。因此,当被乾隆定为接班人后,和珅连夜送来玉如意时,嘉庆不仅爽快地收下,还肉麻的恭维了和珅一番,以此解除和珅的疑虑和警惕,更有麻痹和珅、让他以为自己不过是无才无能的“竖子”一个之意。
要如何对付并扳倒树大根深、权谋过人的和珅呢?
嘉庆的老师叫朱珪,是一位道德文章俱佳的老儒,他曾经教导嘉庆:养心、敬身、勤业、虚己、至诚。在如今这种险恶的形势下,只有涵养身心,虚己以待,谋定而后动,掩藏自己的弱点和真实想法,全神贯注的寻找劲敌和珅的破绽,然后待机而动,才能一击即中。嘉庆知道自己必须要自我克制,不动声色,让和珅对自己彻底丧失警惕,不加防范;然后伺机发起致命一击。
打定主意后,嘉庆把自己所有的感情都藏于内心,整天侍奉在太上皇左右。为麻痹和珅,他还有意写了几首对和珅感恩戴德的诗,吴省兰立即报告了和珅,和珅看后心里美滋滋的。他分析:才具平平的嘉庆能当上皇帝已经心满意足了,哪里还敢有什么非分之想,对朝政大权没有更大的奢望和野心,即便有也因能力不够而无济于事。如此一来,太上皇死后,嘉庆即便开始亲政,也不会不利于自己,自己的安全是有保证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