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男一词,最初的含义非褒非贬,只是泛指性取向正常的男性,但到了近些年,随着互联网文化的发酵,直男一词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它常被女性用来形容那些不懂女性心理(不解风情),不懂得赞美,以及不懂浪漫的男性。甚至还衍生出了如“直男癌”、“钢铁直男”这样新兴网络词汇。没错,直男变成了一个带有贬义色彩的词汇。
相信按照上面的辨别方法,直男在中国的数量绝对不低,甚至可以说占了很大比例,与此相反,欧美国家中的男性往往被视作直男的反向代表,并且因为懂女性心理,懂浪漫,懂得赞美而深受中国女性喜爱。过去几十年,经常会爆出多位中国女性倒追一穷二白的外国留学生的事情,看到国人在吐槽,船夫不禁静下心来深思一个问题:
是什么导致中国直男这么多?
为此我特意翻了翻中国过去几百年比较流行的一些文学作品,从中我们或许能够找到一些答案。
从七仙女说起,来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中国古代婚姻观,追妹子有些不入流
我的父亲,按照现在的标准就是一个的典型的直男,他最喜欢看的一部戏曲便是《天仙配》,尤其是严凤英那一版本。《天仙配》,又名《董永遇仙传说》,故事讲的是孝子董永的行为感动了天上的七仙女,为此特意下凡,与其结为连理的故事。其中有一个十分有意思的设定,那就是董永只需要达到道德上的要求,就有老婆了!
这期间,董永完全不需要去追七仙女,也不用花时间谈恋爱,更不用去揣测七仙女的内心戏,这是不是很有意思?
其实不单单是《董永遇仙传说》有这样的暗示,中国自古便有一句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意思是说只要男人用心读书考取功名,等到金榜题名的那一天,物质生活和貌美娇娘就都有了。
事实也的确如此,科举制度建立以后,放榜之时也是各家显贵择婿之日,甚至榜下捉婿(见注释1)成了宋朝的一种婚姻文化。与此相对应的,男子主动追求女子并不受中国古代主流社会待见,甚至有些鄙夷和排斥,在文学作品中多被描绘成西门庆那样可耻的角色,被世人唾弃。即使在《西厢记》中,作者描绘了张生与崔莹莹的相恋,最后也不得不妥协加入张生考取功名后,才能迎娶崔莺莺的情节。
但这种一味淡化男欢女爱的做法,势必会造成人们的一种潜在抗拒,所以后来主要以描写女性心理的文学著作《红楼梦》,才会那么受人追捧,实在是在此之前,这方面的文学作品几乎是一个空白。
总结一下,在古代文学塑造下,男性被灌输了只要事业有成或考取了功名,婚姻大事自然就顺道解决了,不需要去操心如何追女孩子,更不用花时间去弄各种浪漫,简单直接步入正题,可以放心去做个事业有成的幸福直男。
从王子斗恶龙,管窥西方世界的婚恋观,追求有夫之妇也不丢人
与中国文学著作塑造的婚恋观不同,西方从童话故事开始,就走了一条很不一样的道路,不论是城堡中的公主,还是所在房间里的灰姑娘,恋爱往往都需要男女去主动追求,尤其是王子斗恶龙的这样的设定,在西方文学作品中比比皆是。
这些写文学作品塑造的价值观中,恋爱被看做了一种达到目的手段,比如在《希腊神话》中众英雄智取金羊毛故事里,伊阿宋便是用花言巧语和揣测女性心理的方式追求美狄亚,进而达到利用她偷取金羊毛的目的,这样的行为,这样的人竟然被塑造成了希腊英雄!后来果不出所料,伊阿宋喜新厌旧,很快就抛弃了美狄亚,成了名副其实的渣男。
英雄?呵呵……
或许欧美人自古就有这种渣男情节,后来到了中世纪,未婚男性花心思追求贵妇人甚至成为了一种时尚,糜烂与荒淫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正是这种环境下,滋生了近现代西方世界所谓的自由恋爱和性解放,其目的不外乎是为了满足用正当的名义活得更糜烂而已。
说到这了,大家能够明白中国古人的良苦用心了么?
中国古人通过一些列文学作品,塑造了一个直男只需要事业有成,或是金榜题名就可以抱得美娇娘的价值观,将社会上最有活力的一部分力量,引上了一条为国为民的正确之路上来,这对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一件十分难能可贵的事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