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白起迅速作出部署,司马梗北上攻打赵国旧都晋阳,王龁东进攻打赵国要塞武安,准备一举灭亡赵国。
可惜秦国相国范雎却害怕武安君的功绩超过自己,反对继续攻打赵国。赵孝成王居然亲自奔赴秦国都城咸阳,去游说秦昭襄王停止进攻赵国。
白起难掩怒气,但无可奈何,赵国获得8个月喘息时间。
公元前258年十月,秦昭襄王知道错过时机,急令王陵指挥秦军急攻邯郸城。
秦军弓弩手,将数十万支箭射向邯郸城上,掩护步兵攻城。而步兵分两队,一队肩扛云梯,强登邯郸城墙,一队推冲车直攻邯郸各城门,且秦军分为三军不分昼夜轮攻邯郸。
对于王陵来说,攻打邯郸,是名扬千古的好机会,多少将领梦寐以求都没有这样的机遇。仅位列秦国军功爵位制第九级的五大夫王陵,如果能够拿下邯郸,其爵位就算连升六级都正常。
但王陵低估了赵军抵抗的决心,他不顾对方拼死抵抗这个现实,下令全力攻打邯郸。
在攻城战中,如果进攻方兵力达不到防守方三倍以上,是很难攻克的,况且邯郸还是赵国都城,城高池阔。王陵的兵力只不过略多于邯郸守军,其攻坚难度就不言而喻。
一个月下来,秦军仅校尉就战死五名,伤亡近三万人。
秦国的校尉,与赵国的都尉性质相仿,统兵数都在五千上下,是中高级将领。
一般来说,守城方的中高级将领肯定要亲自登城指挥防守,被流矢和乱石击中的概率与普通军士相差不大,而进攻方的中高级将领校则只需指挥作战即可。秦国的校尉居然身先士卒去攻城,攻势不可谓不猛烈。
虽然王陵还想继续猛攻,但秦军已经力不从心,王陵不得不停下大规模进攻,转为小规模重点进攻以夺邯郸军士气。
这时候赵国邯郸守军并没有坐以待毙,他们一再攻出精锐步兵,甚至少量骑兵不断突袭秦军在邯郸外围的营栅,竟使秦军伤亡颇为惨重。
反而秦军日夜防备,士兵劳累,多有懈殆。
战争要这么打下去,秦军不可能攻克邯郸,反而有被赵军打垮的可能。
战报送到秦国咸阳,秦昭襄王人老了,思维却很非常敏捷,他立即意识到,王陵军有危险!
公元前258年正月,秦昭襄王请武安君白起出马,替代王陵为将,但是却遭到白起拒绝。
白起大概有两层意思,一是报复一年前秦昭襄王突然停止进攻的作法,另外秦军确实也错过了最佳时机,武安君认为胜算不大。
秦昭襄王无奈,只好令坐镇武安的左更王龁代替王陵为将,增兵继续猛攻邯郸。
从爵位来说,左更王龁位列秦军中第二位,仅次于武安君白起,此时秦昭襄王已经拿出秦国所有底牌。
从兵力上来说,昔日长平之战秦军剩余的兵力,全部都已经开到邯郸城下。
不过邯郸军并没有因为秦军增兵而被打垮,反而有越战越勇之势。平原君散尽家财犒劳军士,将家丁和门客都编入军队。
战国时期除了国家拥有军队,一些豪族大户都有自己的私人武装,战国乱世没办法,大户人家若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是难以自保的。
平原君手下的这些门客,就有保护平原君的职责所在,平日国家之间发生战争,这些豪族大户一般不会投入自己的武装去战斗,平原君把自己私人武装投入进入,真有“家就是国,国即是家”的胸怀。
战国时期的这些私人武装,无论是谋略还是勇猛程度,丝毫不亚于正规军队。平原君组织三千人的敢死之士(主要来自他的门客),由家将李同率领,出城猛袭秦军。
所谓敢死之士,就是准备与秦军同归于尽,没打算回邯郸城的必死之人。这些人不怕负伤更不怕死,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杀秦军。
就是三千这样的敢死之士,冲出邯郸城杀向士气低迷身体疲惫的秦军,造成巨大的震撼效果,到处是秦军被斩杀的尸体。
不过秦军左更王龁绝不是易与之辈,他在不清楚赵军兵力的情况下,立即组织秦军有层次撤退。退却三十里后,秦军发起有效的反攻,挡住赵国敢死队的这一轮凌厉攻势。
这次敢死队的行动,让邯郸之战由胶着状态,变成一种僵持状态,秦军距离邯郸城有了一定距离,再也难以组织大规模攻势。
敢死队同样伤亡惨重,领军的猛将李同阵亡!
战争打到这里,秦军灰头土脸。不但邯郸城没有攻下,反而离邯郸越来越远。
战报送到咸阳,秦昭襄王直眉怒目,他让相国范雎向武安君白起道歉,并请其出战,不料还是被白起拒绝。
秦昭襄王龙颜大怒,将白起贬为平民。
公元前257年,魏国信陵君领精兵八万,楚国春申君领十万大军,一起北上救援邯郸。
而秦国方面,秦昭襄王任命相国范雎推荐的郑安平为将军,统领最后两万生力军支援王龁军。
邯郸城下,大战一触即发。
信陵君率领八万魏军,春申君率领十万楚军,杀向邯郸城外的王龁军,邯郸城内的赵军也攻出城外遥相呼应,联军在数量上占据优势。
秦军在陷入困境之后,王龁做出一个决策:撤向太行山,退到河东郡汾城,与将军张唐率领的数万秦军会合。
郑安平从咸阳带来的这只援军,却并没有与秦军主力一起执行撤退命令,被三十万联军团团围住,郑安平在权衡利弊之后,率两万秦军投降。
不久后,魏、楚联军在河东郡斩杀两万秦军,魏、楚两军只付出六千人的代价。
秦昭襄王眼看秦军溃败,归罪于白起不肯出战,将白起赐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