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肮脏泥泞的街道
较易揭橥文字, 是青年人一大病
1935年8月21日,姑苏《明报》第八版“葑菲”副刊上,刊印了一通胡适致该刊主编施文龙的信札影印件。据查,此信不曾收入《胡适全集》及《胡适书信集》《胡适文集》等相关书籍,实属“佚信”,颇犯难得,弥足珍贵。
此信原文如下:
文龙师长:
感谢你的信。
关于你问的第一点,我如今寄两期《自力谈论》给你看。
关于第二点,我劝你多念书,多读读文学家作品。同时起劲读通一国外国文。
关于第三点,作品被拒绝,粗略是因为文字欠安或思惟太陋劣,万万弗成专责主编师长。责人是无益的;应该责本身。应该起劲求提高。好文章总有人赏识的。
胡适。
廿三,八,五
最好是不要多投稿。有稿子,本身留着看看,能够验本身的提高。较易揭橥文字,是青年人一大病。
此信以钢笔(硬笔)写于胡适专用稿纸之上,落款署有明确的时间信息——1934年8月5日。遗憾的是,遍查《胡适年谱》《胡适书信集》等相关书籍,均无关涉此信的任何信息;另查《胡适日志》,自昔时7月15日至8月26日的日志均休止未记,更是没有线索可循。
细观此信影印件,可知信文写毕之后,胡适意犹未尽,还在信纸“天头”左上端加写了一段话,劝诫之意非常清楚。仅从这百余字的信文内容来考查,此信乃是胡适致一位其时急欲投稿揭橥作品的青年作者——施文龙的回信。施氏或者是向胡适主编的《自力谈论》投稿,但胡适不拟录用,并为之劝诫道:“作品被拒绝,粗略是因为文字欠安或思惟太陋劣,万万弗成专责主编师长。”
从投稿青年到副刊主编
孰料,就胡适回信整整一年之后,施文龙从一位“投稿青年”摇身一变,做起了姑苏《明报》的副刊主编,此后再无投稿不被录用的懊恼了。有意思的是,这一社会脚色的改变,始于1935年8月21日姑苏《明报》第八版“葑菲”副刊版头一侧的一行小启事,称“葑菲每月两次,一日,由周绍典君主编,廿一日由施文龙陆寅生主编”;也恰是在这一天,施氏首次以副刊主编身份表态《明报》之际,刊印了这一通一年之前胡适劝诫其少投稿、多进修的回信。
故作标榜也罢,聊作自嘲也罢,施氏做了副刊主编之后,顿时将那一通胡适回信揭橥了出来,或许令其时的读者以及80年后如我辈后世读者,都不禁颇感别致。此时的施主编,与先前做“投稿青年”时的际遇自弗成视同一律,可实际上又面临另一种困扰——稿源有限,好稿难求。一年之后坐在主编的位置上的施氏,或许更能体味一年之前给他回信的胡适之感伤罢。
事实上,由其主编的半月一刊的“葑菲”副刊,只将就办至次年2月21日即告停刊(1935年11月21日未出刊),总共只出刊六期。之后由陆寅生等持续主编,约至1936岁尾停刊;抗战胜利后,又于1946年12月复刊,至1949年之后再度停刊。在“葑菲”副刊的主编进程中,施氏主编的周期应是最为短暂的。
在仅有的六期版面上,施氏与其配合主编副刊的陆寅生,固然几乎每期都要注销征稿或号召文友求稿的启事,可却没什么结果;最终施、陆二人几乎经办了所有的版面文章,稿源之有限,可见一斑。
施文龙的生平考据
至于施文龙的生平,因其在主编“葑菲”副刊之后,几乎在南北文坛上未留下任何踪迹,所以还只能在姑苏《明报》及其“葑菲”副刊上追求线索。
1935年10月21日,“葑菲”副刊曾刊发施氏《月夜吟》现代诗一首,款署“于东大河畔”,据以臆测,施氏其时或者正在东吴大学任教。1936年1月28日,“葑菲”副刊版面之末,刊有一条简短启事,称“文龙因有要事,离苏返家,大约于一礼拜后可来苏……”据此可知,施氏确非姑苏内陆人。2月21日,“葑菲”副刊见报的最后一期,刊发施氏所作《海与高尔基的创作》一文,文中有泰半篇幅的田园生活之忆述,明确声称“我的田园,是在启东。那是在长江粗俗,崇明岛对岸那一个小县”,透露了其出生地与家庭均在启东县(今启东市)。
启东市地处长江入海口,三面环水,形似半岛,是出江入海的主要门户。此地与上海隔江相望,距浦东直线距离仅50多公里。1928年3月,启东正式设立县治,是全国有名的“海洋经济之乡”。施氏的文学运动及主编生涯,固然不算十分活跃,且时间短暂,可照样引起了姑苏周边区域一些学者及文教界人士的注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