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丁以前的商朝,没有直接的甲骨卜辞为依据,只能称之为半信史时代了。它究竟啥样?很遗憾,传世文献记载的也很稀少,除了商王世系大体能说出个子丑寅卯,其余怎么来怎么去,与传说中的夏朝没啥两样,但只言片语中照样能看到它的波澜,云山雾罩里也能发现其壮阔的。
王国到王朝
关于商人发源,太甚繁杂了,很难理出个头绪来,这里照样从西元前十八世纪那一场复仇起头吧。
商人部落首领王亥,被有易氏国王绵诸践踏,其子上甲微后来不光灭国杀王报仇成功,还自此开了大商之国。随后又经五世先公,到了商汤,约前1600年摆布,商人灭夏,竖立了中国汗青上第二个王朝~商朝。
那会儿,在贤臣伊尹和仲虺的辅佐下,商汤以毫(约今河南商丘)为大本营,先后伐灭葛(今河南宁陵北)、韦(今河南滑县东)、顾(今河南范县东南)、昆吾(今河南濮阳东南或许昌东)等亲夏诸侯,“十一征而世界无敌”,最后鸣条(今山西夏县西,一说河南封丘东)一战,大北夏桀,一举灭夏。
大商此后威名远扬,世界咸服,数月间“三千诸侯”大会于亳,就连西方黄河上游的氐羌部落也来纳降归顺。
盛世荣华
商汤逝后有两子先后即位,卜丙与仲壬。长子大丁(商朝人名以卜辞为准,以下同)死得早,没赶上,但他倒是卜辞里被后世祭奠最多的祖先,1600余次,灭夏之汤也不外600余次,有点蹊跷。
大丁儿子太甲成了第四任商王,很有作为的守成之君。《史记》说,刚起头他欠好好干,被伊尹流放,悔改后复归大位。《竹书编年》却说,伊尹篡位称王,后来太甲杀了他才从新在朝。孰对孰错,新史料出来之前,扯不清了。
太甲之后,历经两个儿子沃丁、太庚,及孙子小甲(太庚子)、雍己(小甲弟,一说在太戊后即位),商王朝又迎来了一位了不得的君主――太戊(小甲弟)。他在贤臣伊陟、巫咸辅佐下,勤政修德,励精图治,而世界大治,诸侯咸服。
一样认为中国汗青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是康熙(61年),其实应该是太戊,75年呢,康熙活也没活这么大,只是有待史料的进一步证实。
九世之乱
日中则昃,千古不变的事理。商王朝接下来,就是司马迁白叟家所言的“九世之乱”。
从太戊长子仲丁起头,经两个弟弟卜壬与戋甲(河亶甲)、儿子祖乙,再经祖辛(祖乙子)、象甲(祖辛弟)、祖丁(祖辛子)、南庚(祖丁从弟)和阳甲(祖丁子),近百年来“废嫡而更立诸门生,门生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
的确有点乱,连从弟都能登上王位,权争咋能不厉害,并且文献中也几回讲到谁谁在的时候,王朝衰落。此外,迁都也过于频仍,百年内搞了5次。大体上仲丁时从亳迁到嚣(亦作“隞”,约今河南省郑州市西北,一说在今河南省荥阳县东北),河亶甲由嚣迁往相(约今河南内黄东南),祖乙由相迁至耿(约今河北邢台)、再迁庇(约今山东郓城),南庚由庇迁至奄(约今山东曲阜)。
但要说“比九世乱”,照样夸张了。河亶甲时伐罪蓝夷、班方都取得了胜利,兵变的邳方、姺方也归顺了朝廷,武功相当给力。继之而起的中宗祖乙,更是与太甲、太戊并称为“三示”(三位功业卓著的先王),在位时国运昌盛,殷道答复,哪有什么乱嘛。
还有权斗这些器材,不克一概而论,都扣上导致国度衰落的大帽子。唐太宗李世民动员玄武门之变,杀兄弟逼老爸上得大位,残不残暴?乱不乱?大唐又因之落了吗?
迁都?更要具体情形具体对待了。明成祖朱棣把都城从今日南京迁到北京,抗击蒙古更有效了,国力也更强了。况且那时氏族部落四处迁徙本就是常态,灭商之前的周人也是如许,只是作为一个大王朝,都城那是基本地点,应该更不乱些才是,“比九世乱”时代,商人迁都的确多了。
这一迁很要害
好了,再回主题。盘庚,这位中学汗青教材里专门提到、知名度甚至高于武丁仅次商汤的中兴之君,闪亮登场啦。
他姓子名旬,商汤的九代孙,王朝的第19任王,祖丁之子,阳甲之弟,在位时间大约西元前1300年前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