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吧
首页 > 历史事件 > 人活到60岁,不死也活埋是怎么回事?古代中国真

人活到60岁,不死也活埋是怎么回事?古代中国真

时间:2020-02-11 09:07:32 作者:迷迷 来源:奇闻吧 手机阅读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中国真的有活埋的传统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孟子曾说:“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不懂得孝顺父母的人,就失去了最起码的做人资格。孝顺之心必须从小开始培养,做人最根本的是要懂的孝顺父母。

  都知道,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更有汉时以孝治天下,所以,从古至今,“孝”之一字都是至关重要的。可是,历史上却有老人活到60岁就要活埋的说法,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image.png

  自从有了文字以来,特别是东汉时造纸术的出现,使得文字的传播十分便捷。故而,历史上发生的大事小事都会被记录下来,通过正史、野史、传说等方式流传开来。只是,这样一来,其中的内容却是鱼龙混杂、千奇百怪。特别是民间传闻一类,更是五花八门、无所不有,让人根本无法考证。

  今天,我们要讲到的“人活到60岁,不死也活埋”的说法,便属于民间传闻类。但是,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说法?如果,真的有这样的情况,那么,又是哪个朝代发生的事情呢?

  在传说之中,流传最为广泛的版本,是说秦一统六国之后,为了实行和巩固中央权力的高度集中,采取了许多在世人看来比较残暴的方法和手段。如我们曾经在高中历史中学过的,为了统一思想文化,秦始皇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收集史书典籍并将之焚毁。

  与此同时,秦始皇还下令活埋了方士和儒生数百人,也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焚书坑儒”事件。相传,此事过去之后,始皇帝犹觉不够,他认为:老年人由于年纪的原因博古通今,对于他的统治会有所异议。所以,他再次颁下圣旨:“要求治下所有地区实行六十还甲制度,不管是士族还是庶族,无论男女,一旦到了六十岁还没有死,便直接将其给活埋了。”

image.png

  然而,很明显这只是传说,根本不符合史实。

  虽然,秦始皇为了实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统一,的确采用了很多残酷、粗暴的手段,像焚书坑儒,的确在一定程度上算是一种残暴手段,但是,始皇帝却并没有焚烧全部的书籍,只是焚烧了那些会对他的统治造成影响的书籍。另外,活埋的400多人,也并不是谣言传说中的读书人,而是欺骗了秦始皇的方士。至于活埋60岁以上的人,更是无稽之谈了。

  试想,秦始皇是一个皇帝,又不是一个变态,怎么会做这么惨无人道且毫无道理的事情呢?

  那么,这样的传说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在历史上,活埋60岁以上的老人,还真的出现过。

  史前,游牧民族有一传统,部落的孝子会将自己家年满60岁的老父母,安置在提前建好的坟墓之中,因坟类似瓦罐,又叫“瓦罐坟”。这种坟在建立之时,会留一个洞口便于给老人送饭。每天送一次饭,加一块砖,一年以后,坟的洞口就会被完全砌死,这就算是把老人安葬了。

  相传,宋、元时期,在一些贫穷落后的山区,还是会有“瓦罐坟”这样活埋老人的陋习。

image.png

  除了这些比较可靠的史料之外,在野史上还出现了“花甲葬”、“六十还仓”等说法。需指出的是,目前对这一习俗的真实与否仍缺乏决定性的考古证据,只停留在民间野史传说的层面。

  在古代,六十岁被称为花甲之年,六十也是一甲子,所以,对于人们来说,六十岁就是人生的一个轮回,既然已经过去了一个轮回,那么,生命也就没什么延续的必要了。而且,古代的经济生活水平相对落后,大多数人都苦苦挣扎于生存线上,这个时候多一个人就是多一张嘴,多一份负担。

  因此,在一些荒凉偏僻之地,就出现了所谓的“花甲坟”。另外,有的说法也说是老人为了避免拖累自己的儿女,自愿这样做。据说,日本的一些历史书籍之中,就针对此事有过详细的描述:在信州的某个贫苦山村之中,老人一旦年满70岁,为了能够将有限的粮食用来抚养下一代,家中长子就会将其背到村子旁边的山洞里,任其自生自灭。而这一风俗,则被称为“弃老风俗”。

  然而,不管历史上是否真的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或者说是以讹传讹,以这样的方式对待丧失了劳动能力的老人,是极其惨无人道灭绝人性的,简直是人神共愤。即使在特别贫穷难以维持温饱的时候,这样的做法也是让人无法接受的。而且,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个政府都不应允许这样毫无人性的荒唐行为。

image.png

相关文章

  • 古人买房轶事:明代才子徐文长曾凭文章换别墅
    古人买房轶事:明代才子徐文长曾凭文章换别墅
    假如生活在现代,我们还必要为买房忧愁吗?现代苏东坡、白居易如许的“公事员”都买不起房,他们假如穿越到本日,跟你们一比,必定会分分钟就“哭瞎”!而佳人却一篇文章换别墅!  崎岖潦倒佳人徐文长:一篇文章换来二手别墅  半生崎岖潦倒已成翁,自力书...
  • 清朝一品大官,被俘虏到印度,当猴子供人观赏
    清朝一品大官,被俘虏到印度,当猴子供人观赏
    原标题:清朝一品大官,被俘虏到印度,当猴子供人观赏一品官员算得上是朝廷要员了,而能当上一品官员的无一不是人中龙凤。在清朝时期,就有那么一位身居要位的大臣,被抓到印度,成为供人观赏的玩物。 这名大臣是清朝时期有名的将领,他就是被人称为“海上苏...
  • 三星堆的古代价值和地位会超过秦始皇嬴政兵马俑吗
    三星堆的古代价值和地位会超过秦始皇嬴政兵马俑吗
    三星堆的古代价值和地位会超过秦始皇嬴政兵马俑吗...
  • 功高震主的魏冉,他最后为什么能善终?
    功高震主的魏冉,他最后为什么能善终?
    战国时期,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国力日增。而后又在几代君王的贤明治理下,终于在秦始皇时期结束了纷争,统一了六国。  如果说,要论秦国这几代君王哪一个贡献最大,那大家可能吵个三天三夜也论不清楚。然而,如果要说哪一位君王在位最长,那就只能有一位了...
  • 是什么原因让康熙皇帝废掉太子后考虑再立储的
    是什么原因让康熙皇帝废掉太子后考虑再立储的
    话说太子胤礽在被康熙天子废掉以后,但太子胤礽团体仍旧存在,他们不会等闲甘愿失利,他们必定会反攻的。起首脱手的是皇三子胤祉。但是,这个皇三子胤祉怎样会站在了废太子胤礽团体一边呢?话还要从皇三子胤祉的母亲谈起。我们晓得,1674年皇太子胤礽出身...
  • 恭亲王 楷书七言诗 四屏
    恭亲王 楷书七言诗 四屏
    恭亲王(1833-1898),道光帝六子,咸丰帝异母弟。他是咸丰、同治、光绪三朝的名王重臣,洋务活动的向导者,为中国近代工业创始和中国教育的提高作出了进献。他是晚清爽式交际的开发者,建议并开办了中国第一个正式交际机关-总理列国事务衙门,使清...
  • 俄罗斯人为何又称白色蒙古人?
    俄罗斯人为何又称白色蒙古人?
    说到俄罗斯人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还是挺给力的,和中国很友好啊,其实俄罗斯人里面也有不少蒙古人,话说只100W左右,但是有的人也说了,这个俄罗斯人好像又叫白色蒙古人,这个就显得十分的尴尬了啊,那么有的人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
  • 同样都是三品官 为什么按察使能够调动参将呢
    同样都是三品官 为什么按察使能够调动参将呢
    今天奇闻818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按察使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按照道理来说,在官场上,平级干部之间根本没有高低贵贱。既然大家是同一级干部,说话自然都是对等的。但是在明清时期的官场上,并不是这样。尤其是文官与武官之间,双方的地位其...
  • 金人为什么恨袁可立?袁可立策反刘爱塔让金人蒙羞
    金人为什么恨袁可立?袁可立策反刘爱塔让金人蒙羞
    袁可立是明朝后期著名官员,也是抗金名将。袁可立是四朝老臣,在职期间曾平反冤案,恢复海疆,他还做了另一件事让金人对他恨之入骨,就是袁可立策反了努尔哈赤姻婿刘爱塔。金人曾厚待刘爱塔,但刘爱塔上演了一出狸猫换太子的戏码,成功躲过金人的猜忌,但此后...
  • 刘禅少年时能文能武天资仁敏,为何乐不思蜀的
    刘禅少年时能文能武天资仁敏,为何乐不思蜀的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为何刘禅“乐不思蜀”的形象却传于后世?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起刘禅,相信大家脑海中会第一时间浮现出“扶不起的阿斗”、“乐不归蜀”等字样。这说明,刘禅不思进取的形象已经固化在我们的脑海中了,盖因他在贤相诸葛亮的辅佐下...

历史事件

热门文章

今日最新

友情链接: 美女图片 两性健康网 奇闻818手机版 说说大全 奇闻网 168图片网 z6新闻网 奇闻818 天下奇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