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太监两个字,大家第一想到的是,魏忠贤和李莲英两人,紫禁城使他们出了名,但至今仍然是臭名远扬。太监是不幸的,是封建时代的牺牲品,皇帝心里的阴暗导致了太监身体上的残缺,实际上他们的出现,也都是为了满足宫廷的需要。大多数太监能够体会到的是伴君如伴虎的恐惧,稍有不慎,就会惹来杀身之祸。做着高危险的工作,但是也过着滋润的生活,他们宣读一道圣旨,可能比你一年的收入都要高。
明清两代太监的数量比汉唐少不了多少。据悉,明朝的太监多大达1000多人,还有9000名宫女,已经相当于紫禁城内一个城镇的人数了。太监的数量太多,也给明朝的皇帝带来烦恼。所以,到了清朝,清朝的皇帝吸取了前朝的教训,对宦官的势力加以压制,基本上不会有太监干预政治的行为。特别是嘉庆皇帝之后,太监的数量递减,到了晚清,宫中所有的太监加起来也就有1500左右。
太监在宫内其实是干不了太多的粗活的,平常也就打扫卫生和做饭或者是看门。活不重,他们的工资又是怎么样呢?清朝太监的经济收入,和他们所处的地位是有很大关系的,太监的品级越高,收入也会越多。
乾隆时期编订了《国朝官吏》,里面详细记载了太监的收入情况:四品敬事房纵观一级的太监,每个月是发八两的银子,还有40斗大米,另外还有一两三钱的零用钱,这是等级最高的太监;五品是六两,30斗大米,一两二钱的零用钱;六品是5两,25斗大米,一两一钱的零用钱。依次递减,没有品级的太监,收入更低。但是一名资深的太监,每个月的收入肯定不止这些的。
不过宫内的太监,有一桩差事是好的,就是宣读圣旨。在古代,宣读皇帝的圣旨,一般都是太监做的事情,很少有让大臣来做这件事的。这时候太监就比较威风了,大臣们不仅要跪下听圣旨,还准备了茶水给太监,走的时候当然不会忘了给他点好处,这个好处一般都是些银子或者是值钱的宝贝。
大臣之所以做这些,是因为希望太监在皇帝面前可以多美言几句。其实这是次要的,如果招待不周,有些心胸狭隘的太监就会在皇帝面前煽风点火,添油加醋就得不偿失了。大臣的一点心意是不会太少的,最多高达几十两。宣读一次圣旨,额外就可以获得他一年的收入了,这几十两银子可是普通人家一年都没有的收入。
把太监这份工作做很成功的,无疑是李莲英了,他本是一个梳头的太监,最终却做到了总管的位置,还备受慈禧的青睐。他在宫中是收到了不少的好处,晚年告老还乡直接成了当地的富翁,可想而知他的日子过的是有多滋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