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努尔哈赤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01金太祖规范了猛安谋克制度,基本成为大金国标准的军事单位。
一个军事集团有大大小小的领导,每个领导手底下负责的人人员数量是不同的。比如说军师旅团营就是现代部队的标准建制。
同样的道理,大金国也有属于自己的军事建制,那就是猛安谋克制度。猛安和谋克其实应该分开来看待。
所谓猛安,也就是千夫长的意思,基本上就说,你手底下掌管着一千个人或者数千个人,都可以称之为猛安,最初是没有人数限定的。所谓谋克,也就是百夫长的意思。他们比千夫长要低一个级别,手里头只掌管着百来号人或者数百号人,都被称之为谋克,最初人数也不一。猛安谋克联合起来,也就是说军队按照千夫长和百夫长的规格来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其实猛安和谋克在很早就已经有了这样的称呼,可是并没有严格规定他们所能够拥有的人数。一直到了公元1114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认为必须要严格建立统一的标准,才能够使得军令得以快速有效地实行。
所以完颜阿骨打下令,一个谋克管理三百户人,而一个猛安手底下,则可以掌管10个谋克。形成了这样的统一制度以后,猛安谋克制度才算是正式推行了下去。
本部落实行这一制度一段时间以后,女真领袖们觉得这是比较靠谱的军事管理制度,所以他们就将这一制度在整个金国内部实行。
加之地狭产薄,无事苦耕可给衣食,有事苦战可致俘获,劳其筋骨以能寒暑,征发调遣事同一家。是故将勇而志一,兵精而力齐,一旦奋起,变弱为强,以寡制众,用是道也。及其得志中国,自顾其宗族国人尚少,乃割土地、崇位号以假汉人,使为之效力而守之。猛安谋克杂厕汉地,听与契丹、汉人昏因以相固结。迨夫国势浸盛,则归土地、削位号,罢辽东渤海、汉人之袭猛安谋克者,渐以兵柄归其内族。---《金史》
他们甚至将征服的契丹人、渤海人以及汉人,也设置了相应的猛安和谋克。金太宗完颜晟继位以后,打下了平州,也就随之改变了军事制度。
因为他发现,中原王朝的官职制度似乎更加合理,所以那些被征服的外族人,则以汉官名号来统一编制,而女真族内部则依旧沿用猛安谋克制度。
02后金开国之君努尔哈赤,创建了满洲八旗制度。
经历了元朝和明朝,女真部落在东北地区,逐渐形成了大大小小若干个部落。其中比较强大的,就有三个,分别是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以及叶赫女真。
这三个部落中,又属建州女真最有战斗力,他们的领袖努尔哈赤,相继灭亡海西女真和叶赫女真,逐渐完成了一统女真的宏图大业。
战争过程中,努尔哈赤为了提高整支军队的军事战斗能力,组建了满洲八旗。所谓八旗也就是黄、白、红、蓝四旗,再加上镶黄、镶白、镶红以及镶蓝四旗。每个旗最多只有1万人的建制,有些只有六七千人,这还算上了老人和孩子。而除了女真族自己的满洲八旗以外,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后来还增设了汉军八旗以及蒙古八旗,这样一来八旗制度就算基本成型了,并且延续了两百多年。八旗各旗都设立了3名都统,分别是满洲都统、汉军都统以及蒙古都统。每个满洲都统和汉军都统下面又分别有5名参领,而蒙古都统下面则只有2名参领。在女真人入关之间,正黄旗和镶黄旗两旗的旗主,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这样的国家一把手直接领导,剩下的6旗则是分给了努尔哈赤的子侄。
等到顺治皇帝入关,多尔衮死后,顺治皇帝将多尔衮的正白旗也收了回来,由自己直接领导,所以皇帝掌管上三旗的形式也就这么形成了。
熙宗皇统五年,又罢辽东汉人、渤海猛安谋克承袭之制,浸移兵柄于其国人,乃分猛安谋克为上中下三等,宗室为上,余次之。至海陵庶人天德二年,省并中京、东京、临潢、咸平、泰州等路节镇及猛安谋克,削上中下之名,但称为“诸猛安谋克,”循旧制间年一征发,以补老疾死亡之数。---《金史》
后来历代皇帝基本都是手握上三旗,其余五旗则由各自的旗主王爷们领导。不得不说,八旗制度在当时来看,的确是非常先进的制度,使得清王朝成功入关,又成功一统天下,成为天下霸主。
03八旗制度参考的应该就是猛安谋克制度。
努尔哈赤不可能直接就能发明八旗制度,因为这种制度,相对来说非常先进,有利于军队提高战斗力,也能够鼓舞士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