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倭寇是如何被剿灭的?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细数中国历代王朝,无一不将北方游牧民族视为心腹大敌,而历朝历代也不断修筑城墙来抵抗外敌。除了北方的外族的虎视眈眈,历朝历代也遭受了不少来自沿海的侵袭。
自春秋战国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最开始觊觎中华大地的肥沃与富足,屡次向我们发起侵扰,烧杀抢掠,给中国带来不少灾难。无论是匈奴的“力士尽弓“,抑或是声称作用”数十万控弦之士“的突厥大军,还有后来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一直都是萦绕在华夏王朝心中的噩梦。
匈奴骑兵
但是,中华民族的边关之患不仅仅来自于北方草原的游牧铁蹄,在帝国漫长的海岸线上,同样有着嗜血残暴之徒—倭寇。虽然这类来犯规模较小,但是确如附骨之疽一样难以尽除,无时无刻都在危害百姓性命和地方统治。
(影视作品中的倭寇)
浪花下的强盗贼寇
谈起海岸线上的来敌,相信大家最为熟悉的莫过于明朝时期的倭寇。但是根据史书记载,最早的倭寇是在13世纪,也就是元朝时期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进行活动。而我国自隋唐时期起,就开始了成规模的航海活动。当时国家一片繁华盛世,万国朝拜,自然而然也就有数不清的海上运输和贸易行为。那么,在倭寇还没有成形之前,海上就真的是一片平静了吗?
(韩国电影《海寇》)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不过当时的海盗也并非来自日本,毕竟日本正经历着“大化革新”,国内一片歌舞升平,百姓安居乐业,自然不会想去干海盗这个苦差事。当时的海盗大部分来自于古代朝鲜地区,也就是当时的高丽国。相比于日本的安定繁华,当时的高丽饱受战争困扰,隋唐两代都曾派遣大军征伐高丽,虽然屡战屡胜,但毕竟远离政治中心,难以形成有力的控制。
一大群流离失所的百姓不得已只能干起海盗的勾当,并且乘着海上贸易的东风以及没有强力政权的漏洞,在我国目前的环渤海海域以及日韩海域混得风声水起。除了抢劫过往商船以外,这些海盗主要的业务是 贩卖人口,将朝鲜半岛上的难民贩卖至日本或者中国。随着高丽海盗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倭寇这一更加凶狠的角色才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
倭寇的起源、发展与壮大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有其经济政治上的原因,倭寇的起源和发展也不例外。一方面,镰仓幕府时期的日本政府奉行海禁政策,禁止官方和民间船队与中国进行贸易往来。另一方面,虽然日本多余的劳动力已经能够尝试生产农业以外的手工业,但是产量过低,导致价格奇高,甚至不如从中国进口来的便宜。
这种需求导致商人们铤而走险,即使面临海禁政策的追捕也想要赚取高额。名义上,他们打着贸易的旗号与中国进行贸易往来,但实际上他们又被称作武装船队,专门劫掠东南沿海的中国商船。随着镰仓幕府时代的终结,日本陷入了更加混乱的南北朝时期,政权支离破碎。倭寇的队伍也不断地吸收着浪人、武士或者商人,队伍更加壮大,装备更加精良,同时也对海对岸的明朝带去了威胁。
(古代画像中的倭寇)
倭寇在明初洪武年间对明朝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彼时战乱方才结束,明朝也逐渐从战乱中恢复元气,各地的手工业和农业也都在迅速的复苏。但是明太祖朱元璋却颁布了“片板不许下海”的海禁政策,导致明朝海防线空虚,倭寇侵扰日渐猖獗。
明成祖在位时,日本足利幕府短暂统一日本,并且与明朝携手打击倭寇。另一方面,明成祖开放了中日海上贸易的禁令,同时大兴船舶以及强化海防力量的建设,郑和七下西洋的宝船就是在这一时期建成的。在明朝政府和日本政府的大力合作下,该时期的倭寇侵犯程度有所被遏制。
按理说,明朝和日本双方互通,互相抓贼是一次很好的合作案例,但是偏偏足利幕府就先倒下了,日本又再次陷入了战乱。战乱归战乱,和明朝贸易这块利润巨大的肥肉却没人想丢弃,各方诸侯都想将其收入囊中。在嘉靖年间,这些争斗就导致了“争贡之役”的爆发,这也为之后的倭祸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