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裹尸布之谜
耶稣裹尸布是一块长4.3米,宽1.1米的细麻布。从它的上面可以模糊地看到耶稣遇难之后的形象。该布曾于1532年遭到大火侵袭,但仍保存完整无损。在淡黄色的细布上布满了黄褐色的斑点,虽然看上去每个斑点有些模糊,但总体上还隐约呈现出一个完整的人体形象:头部、手、脚、留在裹尸布上的人发。仔细观察可见布的左侧有仰卧者留上的印迹。右侧是受难者背部的印迹。裹尸布上还有更深的红褐色的斑点,那是从头部、双手手腕及脚钉入钉子的伤口中流出的血迹,两肋处还留有被长矛刺入的痕迹。
公元1357年耶稣裹尸布首次在法国展出,并受到基督教徒的顶礼膜拜,但同时也在社会上引起了异常激烈的争论:这块细麻布究竟是不是1000多年前耶稣遗体的裹尸布,若它真是基督史上的圣物,那么怎会在消声匿迹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后,会突然在法国出现呢?为了解决这一历史之谜,许多历史学家与自然科学家进行着孜孜不倦的考证。
公元1389年布阿吉的继承人彼尔·德阿尔西主教给教皇信中说:有一位不知名的艺术家已承认,所谓耶稣裹尸布是出自他笔下的艺术品,因此教皇克利孟特七世于1390年1月6日下达教谕:只准许说这块细麻布不是耶稣真正的裹尸布,而只是艺术品的情况下,才能向基督教徒们公开展出。
公元1978年秋于意大利都灵市的圣奇奥瓦尼·博基斯特大教堂第三次展出耶稣裹尸布,以纪念这块耶稣裹尸布在都灵市保存400周年。罗马教皇巴维尔六世把这块细麻布视为基督史上最珍贵的圣物,并吸引众多的善男信女前往教堂虔诚瞻仰。为配合展出,在都灵市还展开了以“科学与宗教”为专题的讨论,进一步研讨耶稣裹尸布的历史及其真伪问题。
关于裹尸布的踪迹。相传,耶稣基督在公元初于耶路撒冷遇难后,由十二门徒中的佼佼者约翰,用细麻布再加上百斤没药、沉香等香料裹着遗体,安葬于十字架旁的小园子里,然而事过3天耶稣却神奇般地复活了。基督教徒把这第3天定为基督教的重要节日—复活节。与此同时,耶稣裹尸布却不冀而飞了。
据英国历史学家I·威尔逊认为,这块裹尸布从耶路撒冷失踪后,通过目前尚不为多人所知的渠道传到了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古代历史学家克劳利在他的一部着作中声称:他于1203年在君士坦丁堡目击过耶稣裹尸布。1205年十字军攻占君士坦丁堡时,包户布随之失去踪影。可事实上耶稣裹尸布于1204年到1312年期间,一直由神股骑士团密藏着,后来骑士团被教皇克利孟特五世强行解散,包尸布也因此不知去向。公元1353年耶稣裹尸布突然出现在法国巴黎附近的沙尔尼伯爵领地里,可见沙尔尼伯爵肯定会了解包尸布的来历,不料这位伯爵却很快病故了,把裹尸布出现的谜底也带进了坟墓。事过4年,也就是1357年,这块耶稣裹尸布在法国首次展出。
对裹尸布的考查。公元1898年,都灵大主教在社会舆论压力下,终于同意各界研究者对裹尸布进行直接考查。
经研究者考证发现:裹尸布图像上的脸型、发式、胡子都属于公元初的犹太人型,而且这三部分细节都在圣像上得到了反映。但中世纪时圣像都没有发辫,而裹尸布上却有发辫痕迹,所以持怀疑观点的人就否定裹尸布图像的真实性。进一步观察还发现,裹尸布上的人形是一个裸体形象,这与当时的习俗相背,应绘成穿着希腊长衣的受难者。研究者用电子计算机对裹尸布的摄像作一系列复杂的技术处理,发现图像眼部留有公元30年代铸造的钱币痕迹。持拥护观点的人认为图像上古钱币留痕的发现,为确定裹尸布产生的年代提供了有力的佐证。但怀疑派用各种方法证明,公元初犹太人的殡葬仪式中并没有用钱币放在死者眼部的习俗,还指出安葬仪式不带任何随葬品。而拥护派证实耶稣裹尸布上的形象与圣西娜山上叶卡捷娜教堂中的圣像有45处相似,而与查士丁尼二世时货币上的圣像有65处相似。怀疑派也指出裹尸布上的耶稣形象没有把钱币放在眼部。
公元1978-1981年由美国科学家及工程师组成的研究组,使用各种新式仪器对耶稣裹尸布作进一步研究,发现裹尸布具有古代耶路撒冷地方特征。它是一种用古代手纺麻纱织成的亚麻织物,并用中东有名的人字形斜纹式编织法织成。可见,裹尸布更大可能是近东产品。在耶稣裹尸布上还发现有一小段铁丝、昆虫残体、花粉。专家们根据花粉来源推断裹尸布肯定曾经在巴勒斯坦、土耳其、叙利亚保存过;但怀疑派认为花粉是偶落之物,不能依此翅定就是来自近东植物。经过病理解剖学专家仔细研究后指出:裹尸布上所留下的图像从解剖学角落来看,那只能是由真实尸体留下的,无法用艺术家的画笔来复制,也绝不可能从一座雕像上拓下来。尤其让人们惊讶的是包尸布上的印迹,表明钉子不是穿过手掌,而是通过腕骨钉在十字架上的。而中世纪耶稣受难图上钉子穿过的不是腕骨,而是手掌。其实从科学角度来看,刑钉钉在手掌上,尸体无法停留在十字架上。因此,中世纪耶稣受难图是不真实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