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鸦片战争清朝为何两次被吊打?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鸦片战争刚刚打响,清军就被英军的坚船利炮吊着打,那种场面,就像是黄飞鸿在“男儿当自强”这首BGM都没有开的情况下,就轻易暴揍了美国西部劫匪。
1840年4月,两广总督林则徐仿照西式船舰的样子建造了两艘战船,“底用铜包,篷如洋式”。但是貌似这两艘船只是个花架子,并没有什么实际战斗力。不然我们无法解释为何两个月之后林则徐在广东操练水军时,有大号米艇20只、拖风船26只,却不见这两艘船的参与。
林则徐后来卸任时还在强调:“剿夷而不谋船炮水军,是自取败也”。可是他没想到,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的水军还是那些米艇、拖风、红单、快蟹、捞绘等小船,一点也没有进步。
不过,虽然我们水军依然很落后,但我们的枪炮也很差劲啊!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时,清军用的还是鸟枪、抬炮那些可以进中世纪博物馆展览的火器。八里桥一战,英法联军依然在没有开BGM的情况下就把清军打的全军覆没。
两次鸦片战争之间,我们到底在干些什么?
一、仿制西方战船
平时连件新衣服都舍不得置换的道光帝,一想到在鸦片战争中耗资3000万两,结果还要赔款2100万银圆,就气得七窍生烟。
道光帝痛定思痛,对全国官员发出指示:“从前所设水师船只几同具文, 且今昔情形不同, 必须因地制宜, 量为变通。所有战船大小广狭及船上所列枪炮器械应增应减, 无庸泥守旧制, 不拘何项名色, 总以制造精良, 临时适用为贵”。
广东是沿海首要之区,因此道光帝还特别警告广东的靖逆将军奕山,“如木料不能坚实,制造不能如法,将来经朕派员查出,惟奕山等是问。”恐吓之后,道光帝嘱咐奕山,可以雇佣外国造船专家,并购买外国舰船。
广东的官员和士绅们开始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水师提督吴建勋,仿造西方舰船样式建了一艘战船。但是它的各项指标都不尽人意,比如宽仅二丈九尺,也就比清军之前的战船宽了一点点;
广州府知府易长华,承造师船,也就比米挺稍微大了一点点。虽然可以勉强出海,但是木料板片,既不整齐,也不坚固,根本无法御敌;
批验所大使长庆,制造了一艘水轮战船,船身长六丈七尺,只有英军大型舰船的三分之一左右。大炮也不过才十二位,跟以前的清军炮艇差不多;
绅士许祥光,造船两艘捐给官府。船上左右设桨六十四枝,虽然轻捷便利,但是如果开到海上,就无法荡桨;
对于以上各位同志所造之船,奕山给了一个很正确的评价:仅可备内河缉捕之用。
唯一比较引人注目的就是大行商、在籍刑部郎中潘仕成所造之船。他雇佣外国造船专家,购买外国优质木料,仿造美国战船样式,造出两艘新式战船。
奕山对战船规格有详尽的描述: “船身长十三丈三尺六寸,底骨长十丈零八尺,面宽二丈九尺四寸,高深二丈一尺五寸。”已经远远超过当时清军的所有战船。不仅如此,潘仕成还给战船的火炮制造了炮架,使大炮固定下来,大炮射击命中率得到提高。
当时很多的广东官员都对潘仕成所造之船赞不绝口,认为足以跟洋人一战。但是他的战船跟西方的战船依然有相当大的差距,能不能决一雌雄还很难说。因为据我所知,潘仕成曾经从菲律宾买过西洋炮弹,但从未购买过西洋大炮,因此船上的火炮貌似还是晚明红夷大炮的式样。
更何况潘仕成所造之船造价高达一万七千至一万九千两,如果要照着造个三十四艘,对于已经陷入财政危机的清政府来说是一笔相当大的开支。黄恩彤曾说,“潘观察所造之船,坚厚长大,装炮亦多,穷中国工力物力,不能复加于此,而以当夷船,亦恐难制胜”。
这就是为什么潘仕成所造之船尽管已经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战船,但是最后却没有得到有效的应用。潘仕成一腔热血,最后被现实击的粉碎,1843年之后,他就很少再从事引进武器方面的工作了。
除了广东,其他沿海各省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造船运动。但是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最后都不了了之。于是,到了英法联军再度跨海而来之时,清政府的水师只能龟缩在内河里不敢出来。
二、道光帝的无力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