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元朝铁锅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羊肉
没人叫好的元朝,却给中原带来好口福
譬如我们已有的影视、文学作品,历朝历代都有巨著名篇,尤其皇家戏份比较重,浓墨淡写总是情。可是没有元朝的只字片墨,好像就没有过这个朝代似的。其实元朝皇家底子很硬,成吉思汗亲手打造的基业。忽必烈进攻中原,灭了南宋,并根据《易经》里的
大哉乾元
取国号为“大元”,定都北京城,叫“都大都”,是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汉族之外的少数民族政权,也是最短命的王朝。从公元1271年建都北京,到1368年朱元璋大明王朝成立,统治中原98年。
综合评价,元朝统治者98年治理很失败,主要表现在不服水土上。譬如他把国人分成四个等级,搞种族歧视。蒙古一等人,色目二等人,汉族三等人,淮河以南四等人。激起汉人强烈抵触,结果被一个“叫花子”出身的朱元璋给灭了。
不过,单从饮食文化角度,元朝统治者却有三件事情可圈可点:
——带给中原白酒生产技术,让老百姓有了喝得起的酒。
成吉思汗横扫欧亚大陆期间,见识过很多先进技术和新产品。比起大宋王朝统治者,算是见多识广的新潮一派。蒙古寒冷气候,牧民的豪放性格,就有了高度蒸馏酒的酿造技术。至于从哪里得到的,马背上的民族怎么会有那么新潮的技术,至今找不到根据,他们也不说。
此前在中原大地,占据绝对市场的是黄酒,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因为很耗粮食,一般百姓喝不起,为达官贵人上流社会主要饮品。高度蒸馏酒的耗粮比率低,而且喝很少的量却有喝很多黄酒的醉酒效果,综合经济指标能被百姓接受。所以,一旦引进,很快发展,成为百姓主要酒水,也因而被后来的明朝讥讽为“苦酒”、“臭酒”,有着劳苦大众喝的酒的含义。
这一点有李时珍为证,他在《本草纲目》里说的详细:
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败之酒皆可蒸烧。近时惟以糯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和曲酿瓮中十日,以甑蒸好,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让全国人民吃上香猪肉。
但看我国吃肉历史,宋朝以前百姓吃鸡鸭鱼肉,有权有钱人吃羊肉,很少吃猪肉。到了宋朝,经济大发展,官吏队伍庞大,且实行配给制,羊肉严重不足,根本不够吃。才开始调取猪肉,纳入官吏配给制之内。可是人们根本不喜欢吃猪肉,因为很腥很骚,难以下咽。官府的办法就是尽量征收小猪,不到一岁的猪,味道要好点。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之前不知道给猪去势,从小长大都浑圆天成,公猪是公猪,母猪是母猪,不会制造太监猪。凡吃过这种猪肉的都知道,难吃的一逼。蒙古人带来了他们牛羊的去势技术,用到猪的养殖,给公猪去势叫做“骟”,给母猪去势叫做“劁”。去了势的猪不仅长得又快又肥胖,而且肉香了,不再骚臭。人们终于吃到香香的猪肉,于是养猪吃肉成了每个家庭的标配,家家都养猪,过年有肉吃。
——坐享其成的同时,保持发达的冶金业和饮食业得以为继。
三百多年的大宋王朝,对饮食文化重大贡献,是让铁饭锅普及到家家户户,促使了美食的大发展。蒙古人入主中原,算是坐享其成,尽情享受着铁锅烹饪出来的美食。当然也保护着冶金业和饮食文化的正常运行。但也为其被朱元璋赶走以后的日子留下很大的隐患。我们往下看:
丢了江山又如何?没了铁锅很难受
——中原的锦衣玉食消磨了马背上的剽悍。
西方有句谚语,说的通过三代人持续努力才可以养成贵族,不是老王的小太太那样,张口闭口之间就成了贵族。元朝皇家却反着修养,不出三代就屡屡养出败家子。或许是马背上的颠簸惯了,入主中原后,很快被锦衣玉食迷住,不再想那草原的自由奔放,沉醉在灯红酒绿之中。以至于不到百年时间,曾经横扫欧亚如卷席的勇士们,早被美酒美女泡的不堪一击,让一帮子农民给打败,扫出中原。以至于这段历史,中原不提,蒙人也不提,都当做祖先的不光彩。
——江山可丢而铁锅不能没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