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秦国明君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大秦帝国》其实就是讲述了一个在西北边陲为周室养马的贫弱秦国,屌丝逆袭成大国,最后一统天下的故事,此历史剧共分为四部分,战国的裂变,秦国纵横,秦国崛起,秦国得天下。就像剧照商鞅所说的,秦国土地贫瘠毫无地理资源优势,秦国偏居一隅在位置上毫无战略优势,秦国文化落后,人才匮乏更不具备人才优势,秦人私斗成风历经四世内讧更使秦国雪上加霜。
从《大秦帝国》中,我们可以得知是秦穆公让秦国有了第一次自信,而真正展开霸业时期却是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之后;有很多人表示不理解,秦国能够用六百年时间,在戎狄围剿中成长,在中原诸国攻伐下壮大,从西部边陲一个贫弱国家而崛起为强大帝国,进而统一天下,商鞅变法固然重要,但秦国最终胜在出了六世明君。
秦国为何明君辈出呢?为什么秦国能够崛起?秦国一无人才,二无资源优势,三无地缘政治优势,为什么偏偏是秦国能统一天下?有人说是商鞅变法,依法治国成就了秦国,也有人认为秦宣太后承先启后的作用不可忽略,但是山东诸国都有变法,为何就不能成就霸业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商鞅变法前,战国时期的改革:
战国时期各国改革
魏国李悝变法与吴起变法
李悝变法与吴起变法使魏国成为战国时期第一强国,推动改革的国君是魏文侯,在经济方面,魏文侯发展农业,采取兴修水利、鼓励生产两项措施;在民生方面,魏文侯加强民生管治,大力打击犯罪,严禁非法经营活动,在人才方面,魏文侯求才若渴,重用子夏、李悝等贤臣,为魏国带来新气象的同时,也带来繁荣昌盛。
在魏国强大方面,魏文侯重用吴起,推行新的征兵制度,打造一支战斗力强悍的“魏武卒”,为魏国立了许多战功,使魏国成为一个真正的军事强国。从魏国的改革中,我们看到了魏文侯思想开放、眼光远大,挣脱晋国时期旧文化传统束缚,接受纳谏,从各地方、各阶层笼络人才,并且用人不疑,重要人才,仅用数十年时间,魏国便成为三晋中心,战国霸主。那么,魏国后来为何衰落了呢?《大秦帝国》中,商鞅所说的魏国改革只能强盛一时,遇明君则国强,遇庸君则国弱,遇昏君则国亡。
赵国的改革
我们再来看看赵国的改革,历史上赵国有名的改革有两次,一次是在第一任国君赵烈候时,代国人番吾君向他推荐牛畜、荀欣、徐越三人,讲述仁义及王道治国原则,赵烈候“选贤任能,节财俭用,察度功德”使赵国改革小有成绩;第二次改革就是商鞅变法之后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使赵国成为战国后期唯一一个能与秦国在军事上相抗衡的国家。
楚国的吴起改革
楚国在楚悼王的领地下,重用吴起,由其主持一场壮烈的政治改革,吴起改革内容包括强兵、简政、废除公族、杜绝私情与游士等种种措施,楚国经过吴起改革后,楚国成为军事强国,才有了日后的南平百越,北并陈蔡,西伐秦国,却三晋。魏国、赵国、楚国的改革都是有成效的,魏国占领了秦国河西大片土地,秦国被迫迁到洛水以西;一直大而不强的楚国能却三晋,打秦国,这样的成绩也是十分诱人的;齐国本身就经济发达,人才众多,一直位列强国富国之列,就是燕国、韩国在诸侯国中的地位也比秦国要高很多。
商鞅变法的强秦方略
富国强兵的根本在于庶民
商鞅认为富国强兵的根基在于庶民,魂魄在庙堂,在大争之世,国家要由贫而富,根基是发展农业,开发地力,只要民众努力耕战就可以成就霸业,于是商鞅建议秦孝公广招人口,给予土地和住宅,免除一定的徭役和兵役,让老秦人来当兵,让新秦人提供粮草。商鞅还建议,废除井田制,实行授田制,把土地授予给农民,承认土地私有,国家承担土地税赋,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秦国国力迅速提升。
农战政策,极大地提高军队战斗力
商鞅以农战政策发展国家经济,以重战政策加强军事力量建设,在雄厚的经济实力继承上,将重农和重战结合起来,并且用赏刑来推动这种政策,不仅有利于奴隶解放,更有利于调动庶民奋斗的积极性,这种政策最大将民众力量在战国时期发挥到了极致作用,从而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依法治国思想为变法改革保驾护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