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共有24位太上皇,他们的结局各异,主要跟他们当上太上皇的方式有关。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1、死后追尊的太上皇
这种太上皇有两个,一个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太上皇,即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子楚,另一个是道家创始人老子的父亲李敬。
子楚早年曾在赵国邯郸当人质,被商人吕不韦看中,吕不韦倾力相助,帮助子楚回到秦国,并顺利成为秦王。
秦始皇建立秦朝后,自称皇帝,追封子楚为太上皇。
李敬,又名李乾,据《新唐书》记载,他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即李耳)之父,而唐朝以老子为先祖,追尊老子为帝,上庙号大圣祖,老子之父也被唐玄宗追尊为先天太上皇。
这二者中,秦庄襄王属于英年早逝,李敬记载很少,算他善终吧。
2、未称帝的太上皇
这种太上皇只有一个,那就是刘邦的父亲刘太公,他没当过皇帝,却生下了一个开国皇帝。而且刘太公命非常硬,战国动乱没影响到他也就罢了,毕竟他只是个小角色,但楚汉争霸时他差点被项羽煮了,最后也安然无恙。
不过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后,有一件事很尴尬,他是刘太公之子,对父亲行礼是很正常的,可刘太公却又是刘邦的臣子,君主向臣子行礼就很不正常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刘邦活学活用,把刘太公尊为太上皇,刘太公成为历史上第一位活着的太上皇,还是没当过皇帝的。
史书记载,刘太公去世于前197年,此时刘邦都已经60岁了,两年后就去世,可见刘太公的寿命是真的长,晚年也是享福。
3、被逼退位的太上皇
这类太上皇晚年都比较凄凉,偏偏他们集中爆发于一个朝代,那就是唐朝,唐朝有唐高祖李渊、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唐顺宗李诵和唐昭宗李晔五位太上皇,除李旦外全都是被逼退位,此外还有晋惠帝司马衷、宋光宗赵惇和西辽耶律直鲁古也是被逼退位。
先说唐朝皇帝,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本来应该大权在握,结果刚统一两年,次子李世民就发动了玄武门之变,长子和四子被杀,李渊也提前下岗,当起了太上皇。
李渊的太上皇生活还是比较滋润的,奢侈生活有所保障,在太上皇任期内,他还生了一个儿子李元婴,也就是建造滕王阁的滕王。虽然李世民比较少看望他,但儿媳长孙皇后还是比较常去探望,李渊自由是不怎么自由,可也算不上多惨。
可李隆基和李诵就没那么幸运了。
李隆基的被逼退位包含有主动的成分,算是半被逼吧。安史之乱时,长安被叛军攻占,李隆基带上妃子宗室跑向蜀地,在马嵬驿发生兵变后,杨贵妃被杀,李隆基继续逃向蜀地,太子李亨则奔灵武(今宁夏灵武),并在该地即位,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
李隆基默认了儿子的继位,没有发布诏命宣称儿子造反,在安史叛军面前,他不敢再让大唐陷入分裂了。
唐军收复长安后,李隆基被接回长安,软禁在宫中,由于担心父亲复辟,李亨对李隆基非常苛刻,宫女宦官不配足,李隆基心腹高力士还被赶出宫去,李隆基度过凄凉晚年。
李诵当了26年太子,即位后积极改革时弊,引起宦官们的不满,正好李诵不久中风了,宦官趁机逼迫李诵退位,太子李纯登基,尊父亲为太上皇。
次年李诵病逝,一说为宦官所杀。
司马衷和李晔都算奇特,因为他们都曾复位,司马衷是在“八王之乱”中被叔祖司马伦抢了皇位,竟被尊为太上皇,后来又被反对司马伦的齐王司马冏等人操盘下复位。李晔是被宦官刘季述等人政变囚禁,宦官们假传李晔之命自称太上皇,令皇太子登基,后来宰相寻求军阀朱温的援助,才帮李晔复位。
赵惇退位是身体原因,赵惇精神时好时坏,在老婆李皇后的挑拨下,跟父亲宋孝宗的关系很僵,不仅长期不去探望父亲,就连父亲丧礼都不主持。
赵惇的不孝之举惹恼了群臣,在宋孝宗丧礼后不久,群臣以太皇太后的诏命,迎立赵惇之子嘉王赵扩,逼迫光宗退位,尊其为太上皇。
退位之后,赵惇的精神状态更加不稳,很忌讳内禅这些字眼,六年后病逝。
西辽耶律直鲁古是被毒蛇咬的农夫,乃蛮部被成吉思汗消灭后,耶律直鲁古收留了乃蛮太阳汗之子屈出律,并将女儿嫁给他,屈出律却背叛直鲁古,发兵擒之,将其奉为太上皇,幽禁起来。
4、主动退位的太上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