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高力士。
高力士,本名冯元一,潘州(今广东高州)人。冯氏,又是潘州人,算起来,冯元一算是出身名门,其曾祖冯盎为唐初耿国公,率岭南八州降唐。
不过岭南地区并不太平,冯元一在幼年时便被卷进一起谋反案,随后惨遭阉割。由于他生的面貌清秀,人又聪慧伶俐,岭南讨击史李千里为了讨好武则天,将冯元一和一名叫“金刚”的阉童一起进献给武则天。
李千里这是出于自保,虽然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孙子,吴王李恪的儿子,但当时朝政都由武则天说了算,李氏皇族子孙多遭屠戮。
李千里是懂得保命之道的,为了讨武则天欢心,他“数进符瑞诸异物”,进献宦官也按照武则天爱好改名,因为武则天信佛,所以他进献的宦官一个叫“金刚”,另一个就是冯元一,被改名叫“力士”,都跟佛教有关。
冯力士年纪虽小,却极会察颜观色,人又勤奋好学,讨得武则天欢心,进入专门为内官所设的“习艺馆”学习文化和骑射。学成后,便随侍武则天左右。不过后来,冯力士在工作中犯了小错,被武则天驱逐出宫。
就在山穷水尽之时,宦官高延福向他伸出了援手,将他收为义子,从此冯力士就成了高力士。高力士运用武三思的关系,最终让武则天宽恕了他的罪过,被重新召入宫中。
后来,李显夺位,可李显根本不是当皇帝的料,又是个宠妻狂魔,朝廷事务一应都交给韦皇后应对。结果韦皇后一心要效仿武则天做女皇帝,搞得朝堂上乌烟瘴气,人心惶惶。
也就是这个时候,高力士认准了有为青年李隆基。
本来,从当时的情形来看,就算李显不做皇帝了,也轮不到李隆基来做皇帝。但高力士识人,认定李隆基绝非平庸之辈,而李隆基也正欲谋大事,急于结交朝臣,所以二人一拍即合。
这年,李隆基25岁,还是临淄王。高力士也才20岁。两个年纪相仿,再加上两人亦都能文能武,因此关系非常亲近。
公元710年,在高力士的帮助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发动了唐隆政变,把韦氏一族悉数诛杀,并拥立父亲李旦继承帝位。同时,由于李隆基政变有功,被封为太子。
712年,李旦退位,李隆基登基继位。然而太平公主在朝中不断扩张势力,一心想要夺权。
李隆基自然不会忍让,他和高力士联合起来,发动了先天政变,彻底把太平公主及她的党羽一网打尽。从此,朝廷便被李隆基牢牢控制在手中。
两次政变,高力士不仅为李隆基出谋划策,还身先士卒替李隆基铲除异己,可以说,李隆基能坐上皇帝的位子,高力士功不可没。
李隆基对高力士非常信任,让他侍奉左右,并破格把他提拔为青光禄大夫、右监门卫将军、云麾将军、执掌内事省事务。
高力士这个人很知分寸。李隆基每次许他以高官厚禄,他都没有沾沾自喜,反而一再推辞,为什么呢?原来他感恩养父高延福,认为自己所受官禄,不能高过高延福。
高力士的行为让李隆基赞叹不已,觉得他人品又好,工作能力又强,愈发器重他。
高力士并没有恃宠而骄,依旧全心全意侍奉李隆基,还为李隆基分担政务。比如官员的上奏,都由他先过目,大事才报给李隆基,小事便由他全权处理。
随着李隆基年老,愈发怠于政事。高力士的作用也就愈发突出了,他不仅要处理李隆基和朝臣们的关系,还要帮助李隆基在重大问题做决策。
除了处理朝臣之间的关系,高力士还为李隆基做了两件重要的事情:一件就是立太子;还一件就是撮合了杨玉环和李隆基,无疑都是讨得李隆基欢心的。
755年,安禄山发动了“安史之乱”。
眼见都城不保,高力士保护着李隆基逃往成都。两人此时亦都是白头翁,但高力士一路上仍然尽心尽力保护在李隆基身侧。
公元756年,太子李亨在灵武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并举行了登基大典,是为唐肃宗。紧接着他又率军平定叛乱,收复都城长安和东都洛阳。
次年,待战事平定后,李隆基在高力士的陪伴下,又回到了长安。
只是此去经年,在李亨的安排下,李隆基只能屈居于曾经做临淄王的府邸兴庆宫。尽管杨玉环已香消玉殒,还好有高力士一路相伴,李隆基的老年生活,好歹还有个作伴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