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力士很多人都是非常熟悉的,他是唐朝时期唐玄宗李隆基身边的宦官,而很多人知道高力士,或许是一个与李白有关的很著名的故事,高力士脱靴。只不过这个故事其实真实度并不是很高,高力士作为李隆基身边的人,李白却敢这样戏弄他,李隆基怎么可能会放过李白呢?而高力士原本并不姓高,而是姓冯,后来入宫之后跟随一个高姓的宦官,做了他的义子,因此才改性高。而高力士还有一个称呼,叫做千古贤宦第一人,这个称呼的重点就在于“贤”这个字了,古代历史上很多太监之所以出名,不是因为有多好,而是因为有多坏,但是为什么高力士却可以因贤能而出名?他到底有多贤呢?
公元760年,被流放黔中道的高力士途经巫州时,见沿途长满葱葱郁郁的荠菜却无人采食,伤感为诗:“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夷夏虽不同,气味终不改。”他以荠菜自喻,形象抒发对唐玄宗“气味终不改”的忠心和气节。而高力士的一生,也如荠菜一般清香。
1.二进皇宫高力士本名冯元一,是唐初“世居南越,少有武略”的越国公冯盎的曾孙。幼年时,其父播州刺史冯君衡被诬陷处死并查抄全部家产,家人籍没为奴,生母麦氏被遣回原籍,冯元一被送往岭南李世民之孙李千里府中为奴。李千里为讨崇信佛教的武则天的欢心,把冯元一与另一个男孩阉割后,分别取名力士和金刚(佛教中护法神名)送入皇宫。
力士出身高官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对礼仪进退极为娴熟,且眉清目秀、衣着得体,在小宦官中鹤立鸡群。武则天很欣赏他的“黠惠(狡黠聪慧)”,令其常侍身旁。后来,因为一点儿小小过错,力士被武则天痛打一顿逐出皇宫。
力士举目无亲,冻馁交迫,几乎冻毙街头。武三思府中的宦官高延福见其可怜,收为养子。高力士为感激救命之恩,从此改姓为高,并随义父到武三思府第打工。武三思很欣赏他的才能,多次在姑妈面前为其美言,所以“岁余,则天复召入禁中。”
成年后的高力士不仅长到“六尺五寸(约今195厘米左右)”,而且经过生死磨难,言行举止更加“谨密”。他得以进入宫廷习艺馆接受系统良好的教育,经过数年学习,不仅成绩优秀,还脱颖而出“掌教习宫人书算众艺”的宫教博士。他不仅能识文断字,还能处理一般政务,所以在内宫稳稳扎下根基。
2.两平内乱武则天迎立第三子李显为太子后,皇孙李隆基也得以担任闲官。高力士慧眼识珠,认定李隆基是潜力股,于是“倾心奉之,接以恩顾。”李隆基也正需要在深宫安插高力士这样有胆有识的眼线,二人一拍即合,从此结成生死相依的政治联盟。
“神龙政变”后,武则天被迫退位,让位于唐中宗李显。韦皇后母女合谋毒杀了唐中宗,企图复制婆婆武则天称帝奇迹。李隆基联合姑妈太平公主,与高力士里应外合发动政变,平定“韦氏之乱”,拥立父亲李旦为唐睿宗,自己顺理成章“升储位”为皇太子。高力士从此在东宫“日侍左右。”
太平公主自恃拥立唐睿宗有功,经常干预政事,飞扬跋扈,千方百计欲发动军事政变夺权。李隆基先发制人,将太平公主及其势力一网打尽。在这场史称“先天政变”的事件中,高力士不仅仍与李隆基内外配合,还亲自率部冲锋陷阵,诛杀参与政变的岑羲和萧至忠两名宰相。
李隆基变身唐玄宗后,高力士凭“预诛萧、岑等功”青云直上,成为唐玄宗最宠信的心腹。他凭借耿耿忠心和文武全才,获得唐玄宗的无条件信任。先后被唐玄宗加封为“冠军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进封渤海郡公。七载,加骠骑大将军”。
3.文武全才高力士凭借丰富的处理政务能力,替唐玄宗承担了所有琐事。唐玄宗诏令“每四方进奏文表,必先呈力士”,由高力士决定哪些表章才能让皇帝御览。高力士甚至拥有大事皇上定、“小事便决之”的特权。而他处理的所有小事,从未出现过差错。所以唐玄宗常夸奖:“力士当上,我寝则稳。”并当面亲切称呼其为“高将军”。皇太子见到高力士,低眉顺目称其二哥,“诸王公主皆呼‘阿翁’”,驸马辈呼为‘爷’”。高力士俨然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第一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