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自己的身体吗?你知道一个细胞中的DNA加起来有2米长吗?这么长的DNA怎样被“塞”进仅有几微米大小的细胞核呢?
其实,这也是科学家想要搞清楚的问题。
4月25日,美国《科学》杂志报道了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一项关于30纳米染色质高级结构解析的研究成果。这篇研究论文发表后,一个尘封30多年的谜题随之解开。
和而不同,谁搞的鬼?
每个细胞都是从单个受精卵细胞发育分化而来,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然而,人体却有着200多种不同的细胞,它们的形态和生理功能千差万别。
更有意思的是,西班牙和美国科学家于2009年分析了一对同卵双胞胎的全基因组,发现其中一个人的基因正常,另一个人却患有一种与遗传有关的疾病——红斑狼疮。
原来,虽然DNA被人们称为遗传信息的载体,但DNA在生命体内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任何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调控等生命活动都是在DNA与其缠绕的蛋白质所形成的染色质这个“生命信息载体”上进行的。
生命体正是通过调控染色质结构,特别是30纳米染色质高级结构的变化,选择性地“打开”或者“关闭”基因,最终决定每个细胞的不同“命运”。这种现象就是近年来在生物学领域大热的表观遗传调控。
不过,染色质的高级结构变化却像一个“黑箱子”,科学界对此一直没有搞清楚。因此,在很多文献中,研究者只好把一些不能解释的现象模糊地归咎为“该因子以某种方式改变了染色质的高级结构”。
“长期以来,30纳米染色质结构一直是染色质和表观遗传学领域的‘老大难’问题。”生物物理所研究员李国红说,结构都未被解析,表观遗传信息对其结构乃至更高级染色质结构的影响就更无从谈起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