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奇闻818小编为大家带来秦国为什么会被称为“虎狼”,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关于把秦国称为“虎狼”这事,还真不是后人的杜撰,在《战国策·楚一》中有这样的记载。公元前333年,苏秦游说楚威王,楚威王说:寡人之国,西与秦接境,秦有举巴蜀、并汉中之心。秦,虎狼之国,不可亲也......寡人自料,以楚当秦,未见胜焉。从楚威王的这句话里能看出,说秦国是“虎狼”绝不是夸秦国,而是指责其凶残好斗且未经开化,而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有这三个原因。
首先是秦国的原罪——地处西部边陲,在中原各国眼里,秦国与戎狄匈奴并无区别。秦国祖上是替周天子养马而起家的,最早的根据地就叫秦邑,位于今天的甘肃天水附近,成为附属国的那天起就在和游牧民族战斗,才搏了一条活路。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秦襄公因护卫有功才被封为诸侯国,就算如此周王室也只是“画饼”——“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意思就是说只要你能干掉这些胡人,这俩地盘就是你的。
明知是“画饼”,但能得到天子这个承诺也已经够令秦人兴奋的了,况且西岐一带还是周王室的龙兴之地,比陇西强了不知多少。经过秦文公等数代君主的努力,终于将岐丰等地纳入版图并消灭了一众小国,将东部边境延伸到关中平原的东部。
不过因为长期与游牧民族打交道,秦国的风俗也与之相近而与中原各国相距甚远。商鞅变法前秦国民俗与游牧民族别无二致,尤其是儿子即使成年成家依然和父母同住这一点,是阻碍秦国社会结构进步的最大障碍之一。史学家认为那个时候秦人的婚姻状态依然处于原始社会式的群婚,而此时山东六国已经明确了夫、妻、妾的封建婚姻制度,所以从人伦上讲,各国鄙夷秦国不足为奇。
第二就是秦国对外太过强硬。秦国人从拿到圣旨开始就自己打拼,到公元前677年占领全部关中地区并迁都雍,完全是自己一刀一枪浴血搏杀而来,与中原那些凭血统继承祖宗基业的诸侯国相比完全有资格骄傲,不过这也让各国更加警惕秦国,尤其是警惕秦国的东出战略。
东出,这是秦国历代君主梦寐以求的事,春秋时被晋国阻挡,秦国只能继续向西发展,打出了“西戎八国服于秦”的辉煌战绩。等到晋国分裂,又有魏文侯治下的魏国竭力阻挡秦国,公元前419~408年,魏国击败秦国夺取河西,生生掐断秦国崛起的基础,而秦国为夺回战略屏障屡败屡战,直到商鞅变法后,公元前340年才算正式收复河西,从此开始向东方施加压力。
虽然此时各国都很高兴看到魏国被拉下马,不过他们更不愿意看到秦国向东方伸出手,况且魏秦之战已经表明这支军队已经不是过去的秦军了,极其狂热和侵略性,如同虎狼般令人厌恶和恐惧,而这个国家一如这支军队,岂能有好名声?
第三便是秦军的战斗力之强和之残暴。这也是商鞅变法的两大核心,即“耕战”,商鞅告诉秦国人:想要功名利禄,要么好好种地,要么参军杀敌。而军功的考核标准也很简单——人头。
《商君书·境内第十九》记载,攻城战斩首八千,野战斩首两千,算是达到合格标准,所有士卒都有赏;至于个人战绩考核,也有详细规定:斩敌一人,赏爵一级,田一顷,宅九亩......另外秦法虽然严苛,但对士卒来说,即使自己或家人犯下罪,也能用军功抵消,这等于又刺激了士卒的士气。
这样说下来,在秦军士卒的眼中,对面那不是敌人,而是一排排的军功、一排排的土地、一排排的真金白银,打起仗来又怎能不拼命?所以秦国百姓一听说要打仗了,个个欢呼雀跃,家家张灯结彩。战场上的秦军则是“捐甲徒裼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甩掉甲胄,光着上身,左手提着人头,右臂夹着俘虏,红着眼杀敌,而六国士卒则要“被甲蒙胄而会战”,得把甲胄穿得严严实实才上战场。
可想而知,这样一个在山东六国眼中既与中原文明不同、打起仗来又不按套路出牌的国家,怎么会不被称为“虎狼之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