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经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谁拥有它,谁就拥有整个世界;谁拥有它,谁就得承受它所带来的灾难。惟有上帝或一位女人拥有它,才不会承受任何惩罚。”这里说的就是世界上最古老、最著名的钻石之一—光明之山。700年来,它就像折射历史的一面镜子,引发了无数次的血腥屠杀和争斗,而许多拥有它的君主,最终也难逃厄运。
光明之山:王室的厄运之石
“光明之山”最初属于印度,16世纪,蒙古贵族巴布尔占领了这里,并杀死了拥有这块钻石的土邦主。可惜,还没有从得到宝物的美梦中清醒,巴布尔的儿子就发动政变,把他关进了牢笼,他的儿子胡马雍成了这 颗尖顶的拱形钻石的新主人。登上国王宝座后没几天,因为内战失败,胡马雍不得不流亡波斯。作为回报,他又将“光明之山”送给了波斯国王塔马斯,没想到,不久,塔马斯就因国内局势动荡而下台。
时光流转,胡马雍的后人贾汉国王(因修建泰姬陵而闻名)进攻波斯,不仅俘杀了戈尔康达国王,并且得到了这块祖传的宝物。荣归的贾汉还没来得及庆祝自己的胜利,就得了重病,他的十几个儿子为了争夺王位和这颗价值连城的钻石自相残杀,他也被急于篡位的儿子囚禁在“红堡”中,至死没能重见天日,这颗引起血腥的钻石就此销声匿迹。
18世纪30年代,“光明之山”重现江湖,波斯国王纳第尔不仅一举占领了印度,还得到了这颗垂涎已久的钻石。当他把钻石举过头顶的时候,一道七彩光芒划破夜空。纳第尔不禁脱口而出:“科-依-诺尔(波斯语,光明之山的意思)”,“光明之山”从此被叫响。
得到钻石3个月后,纳第尔就莫名其妙地染上了浮肿病,病痛使他失去理智,先后刺瞎自己5个儿子的眼睛,1747年,在熟睡时被仇敌暗杀。纳第尔死后,他的后人也继承了他残暴的个性,波斯王室陷入了自相残杀的连环套里,几乎每个君主都死于非命。
几经辗转,光明之山落到了锡克王位的继承人辛格手中,还没成年时,他就听说了“光明之山”血淋淋的历史,害怕同样的命运降临到自己身上,决定遵循古老的经文,把钻石献给一个女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钻石在运往英国的途中也是厄运连连,货船刚刚启航,就爆发了霍乱,死了很多人,途中还遭遇了海啸,好几个星期后钻石才交到了女王手中。
维多利亚女王热衷收藏,从各地搜罗来的奇珍异宝常常令她陶醉不已。得到“光明之山”后,她先是派人把钻石镶嵌在胸花上。1852年,英国宫廷矿物学家坦南特再次打磨了这颗钻石,令它更加美艳照人,重量则减到了现在的105.6克拉。从此,“光明之山”成为英国女王王冠顶部十字架上最夺目的宝钻。如今它静静地躺在伦敦的博物馆里,但是,拥有它的英国王室们并没有真正佩戴它,在人们心中,它依然不是一块“吉石”,伴随着它的只有那充满血腥的杀戮。
王族的噩梦
1526年,德里苏丹国的皇宫一片混乱,全副武装的士兵进进出出,惊恐不已的妇女相拥而泣。而国王易卜拉欣?洛迪,此时已经成了巴布尔的刀下亡魂。
生长在中亚荒茫草原上,拥有成吉思汗和帖木儿血统的巴布尔,11岁时,继承了父亲部落的统治权;15岁时与敌人交战,时败时胜;22岁时,他统治了草原,接着把目光投向南方富庶的印度,他趁着德里苏丹国的混乱,踏上这块丰饶的土地。
巴布尔的铁蹄横扫德里苏丹。1526年,他率领一万人的军队与德里苏丹王易卜拉欣?洛迪的十万大军短兵相接。骁勇善战的巴布尔不仅以少胜多,还一举击杀洛迪。随后,他的儿子胡马雍奉命带领一队人马直奔洛迪的王宫,他们的目标就是传说中的洛迪珍宝。
胡马雍的属下四处搜寻,几乎把整个王宫翻了一个底朝天,但却遍寻不获。就在此时,洛迪的母亲找到胡马雍。为了感谢他禁止士兵凌辱宫中妃嫔,老王后向胡马雍献上一个金盒子。打开盒子,胡马雍惊呆了,一块巨大的钻石熠熠生辉地躺在盒子里,这正是洛迪珍藏的“光明之山”。
这时,旁边有人问胡马雍这颗钻石价值几何。胡马雍说:“这样的宝石不能用钱买,只能用利剑夺取,应该作为神赋君权的标志。”
然而,胡马雍没有想到的是,他无意中的这句话,竟然判中了“光明之山”的宿命。而这颗他们用利剑夺来的钻石,最后不仅要了父亲的命,也给整个莫卧儿王朝种下诅咒。
在获得“光明之山”后不久,巴布尔就在印度这片土地上建立了莫卧儿王朝。正如传说中的经典预言的那样,他“拥有了整个世界”,在他英明的统治之下,王朝富庶安宁,版图不断扩大。然而没过多久,诅咒也开始应验了。
被立为太子的胡马雍突然身患恶疾。随着病情不断加重,医生们束手无策,最后不得不放弃治疗。眼看爱子即将撒手人寰,巴布尔心急如焚。这时有大臣进言要为太子的健康进行祭祀活动,而在他们看来,最贵重的祭品莫过于国宝“光明之山”。
但巴布尔却拒绝了:“一块钻石怎么能够与我儿子高贵的生命相比。这个世界上,只有我的生命是和我儿子的生命一样高贵的。”于是他在神殿发愿:“我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儿子的康复。”
奇迹出现了。胡马雍的病情慢慢好转,最终竟然恢复了健康。但不久之后,巴布尔就病倒了。他认定这是神在索取祭品,所以不管医生和大臣们如何劝说,他都拒绝诊断。
最后,一代明君巴布尔因风寒引起的疾病而死去,成了代替“光明之山”的“祭品”。而他的儿子胡马雍却并没有因此摆脱厄运。1556年,胡马雍抱着几本书下楼梯,竟然鬼使神差地踩住了自己长袍的下摆摔下台阶,三天后就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噩梦并未就此结束。历史的车轮飞速转动,王权和“光明之山”一起传承到莫卧儿王朝的第五代皇帝沙贾汗手中。悲剧再次上演,只不过这一次始作俑者不再是疾病,而是更可怕更血腥的权力之争。
为了争夺王位,沙贾汗的十几个儿子不惜自相残杀。最后,获得胜利的奥朗布则用沾满亲人鲜血的利剑从父亲手中抢来了孔雀宝座和“光明之山”。而他的父亲沙贾汗则一直被囚禁在莫卧儿王朝旧都阿格拉皇宫的“红堡”中,至死不见天日。
传说中的女人
转眼到了18世纪,莫卧儿王朝由盛转衰。正如当年巴布尔打败洛迪,夺来“光明之山”一样,他的子孙也迎来了自己的终结者与“光明之山”的新主人———伊朗沙阿(即国王)纳迪尔。
1738年,在占领了莫卧儿王朝的首都德里之后,垂涎于“光明之山”的纳迪尔搜遍了莫卧尔王宫的所有角落,终于在皇帝的头巾里找到了这块旷世奇珍。
和巴布尔一样,作为“光明之山”的新主人,纳迪尔也成了天下的主人。他依靠红头部落和库尔德人的战斗力推行侵略政策,在中亚建立起庞大的帝国,并利用从印度掠夺回来的财富,在伊朗大兴土木,鼓励文化,令伊朗呈现出繁荣景象。
然而,纳迪尔也并未逃过“光明之山”的诅咒。得到钻石3个月后,他就莫名其妙地染上了浮肿病,病痛使他失去理智,先后刺瞎自己5个儿子的眼睛,1747年,纳迪尔在熟睡时被仇敌暗杀。而他的后人在继承了王位和光明之山后,也继承了这种悲剧命运,波斯王室陷入了自相残杀的连环套里,几乎每个君主都死于非命。
几经辗转,“光明之山”落到了锡克王位的继承人杜利普?辛格手中。在还没有成年时,他就已经听闻了“光明之山”血淋淋的历史。他害怕悲剧会降临到自己头上,于是便决定遵循古老的传说,把钻石送给一个女人,而这个女人便是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
献宝之后,杜利普?辛格受到了英国的礼遇。英王室把他带到了英国,为他请了家庭教师,还给他提供豪宅和高额薪水。许多年后,杜利普表示,他并不后悔放弃“光明之山”这一无价之宝。
而对于热衷于收藏,拥有珍宝无数的维多利亚女王来说,“光明之山”可谓锦上添花。她先是让人把这颗大钻石镶嵌在胸花上,之后又用其点缀王冠。“光明之山”从此成为英国王冠上的主钻。在王冠上面镶嵌的2800颗钻石中,最夺目的光芒便来自王冠十字架上的“光明之山”。
维多利亚女王死后,“光明之山”又被玛丽王后镶在了自己的王冠上。玛丽王后过世后,英王乔治六世继位。1937年,乔治六世的妻子,伊丽莎白二世的母亲得到了这颗钻石。
看起来,“光明之山”的诅咒真如传说中那样,在一个女人手中消失了,但事实上,维多利亚女王曾经因为这颗钻石两次遇到袭击,而拥有“光明之山”的英国皇亲贵胄们也几乎从来没有真正佩戴过它。
如今,“光明之山”被长期安放在伦敦塔中,向世人展现英国君主的财富与地位。在经过英国宫廷矿物学家的重新打磨后,“光明之山”更加美艳照人。然而,人们不会忘记这一旷世奇珍充满血腥的过去,有关这块钻石的神秘诅咒也令人们产生了无穷的想象。
“光明之山”的传奇与神秘经过柯林斯小说《月亮宝石》的传播为更多人知晓。1865年,还是英国律师的柯林斯被新出版的《宝石自然史》一书深深吸引。尤其是其中有关“光明之山”的历史,读后一直令他难以忘怀。于是,柯林斯决定自己创作一段有关“光明之山”的故事。
在柯林斯笔下,“光明之山”化身月亮宝石,被镶在一座四只手的印度神———月亮神的额头上。它有像月亮一样的光泽,会随着月亮的阴晴圆缺而变化。
然而,这块宝石从几个世纪前就开始历经怪劫。那时,伊斯兰教国的征服者马莫德占领了圣城松拉特,抢走了著名古庙里的全部宝藏,庙里的神像只有月亮神未遭劫难。三个婆罗门于是连夜把前额镶嵌宝石的神像搬出来,运到印度的第二圣城贝拿勒斯。
月亮神在贝拿勒斯的新神龛落成的当晚,一位神给三个婆罗门托了梦。嘱咐他们轮流看守月亮宝石,直到人类末日。神还预言:“谁拿走这块宝石必遭灾祸。”这句预言就用金字刻在神龛上。
1799年,英国军官亨卡什尔从印度神庙中抢到月亮宝石。但他作贼心虚,于是把宝石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外甥女雷切尔,但当晚宝石就不翼而飞。嫌疑人不止一个,有曾经做过小偷的侍女、印度来的流浪艺人、雷切尔的表兄布莱克,甚至有雷切尔本人。
侦探卡夫警官被请来破案,可是雷切尔拒绝合作,侍女也自杀身亡,案情毫无进展。后来,雷切尔承认曾看见布莱克走进她的外屋拿走了宝石,但大家都不知道,布莱克只是在鸦片的作用下无意识地梦游,真正盗走宝石的是雷切尔的一位求婚者戈弗雷。
这就是著名侦探小说《月亮宝石》里,以“光明之山”为原型的离奇故事。正如柯林斯所说的,“光明之山”从来都不是英国和英国人的故事。小说的最后写道,戈弗雷被追踪而来的印度人杀死,宝石复归印度神庙,重放异彩。
现实中,也确实有印度人在为“光明之山”的回归而努力。今年3月,印度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文物追讨活动。在此期间,甘地基金会主席,圣雄甘地的重孙图沙尔?甘地就曾呼吁英国政府归还“光明之山”。
“‘光明之山’钻石的主人是印度。如果温莎公爵的钻石被阿拉伯的酋长拿走了,英国人会高兴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图沙尔动情地表示:“我希望‘光明之山’钻石能够回归印度。归还它将是英国对其殖民印度历史的赎罪。”
英国政府会不会归还“光明之山”?谁会是“光明之山”下一位真正的拥有者?那可怕的诅咒还会再一次应验吗?这些问题的答案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块古老钻石的神秘未来必将吸引人们不断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