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阳之战,被称之为安史之乱中最惨烈的战争,安禄山死后,叛军挥师南下,在尹子奇率领的十八万叛军在睢阳城与张巡的七千府兵相遇。
如此兵力悬殊的局面,唐军几乎不可能守城成功。然而,张巡率领的军事,与叛军展开了一场殊死相搏的战斗。
此次战争中,唐军凭借着惊人的毅力与叛军搏斗十月之久,守城的每一个人,从将军到百姓,几乎都没有活下来的可能。那么这样一场睢阳之战,现实情况到底有多惨烈呢?一、睢阳的战争形势
宝贵的地理位置
在睢阳之战爆发之前,唐朝的朝廷仅仅剩下长江和淮河的赋税来支柱着本就空虚的国库,睢阳一旦被敌军攻占,那么朝廷就相当于失去了一半的财力来源。
可以说,此次的睢阳之战关系到整个安史之乱的战争局面。张巡此次担任了河南节度使,他的使命就是守住睢阳城。
2.血战之前的风波
尹子奇率领了十八万的叛军,来到了睢阳城下。张巡首先清理了军事,将士气不足、或是有叛反心理的士兵赶出城外。
之后向叛军主动出击,叛军的一部分兵力打得落荒而逃,这一次的主动出击,使得张巡的军事缴获了大批的牛羊,为城中的士兵及百姓提供了食物来源。
在五六月份的时候,张巡在城墙上看到叛军收割麦子,来充作军粮。张巡认为,这是打击叛军的一个好时机。
于是张巡佯装出击,而后又放弃了攻击,使得叛军一时放松了警惕。此时张巡的军事突然出击,将敌军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二、睢阳之战惨烈的战争经过
叛军围城,殊死反抗
七月份叛军再一次围城,此时睢阳城内因为被困许久,已经没有粮草,再加上睢阳城内的武器并不精良,军事的每一个士兵都做好了必死的准备。
叛军认为睢阳城内已经十分空虚,不多时就可以将睢阳城一举拿下,于是他们第一时间决定采取强攻,没料到遭到了唐军的强烈反抗。
叛军打算爬云梯攻入城内,张巡命令士兵推翻云梯,并射下火箭,使得叛军无法近城。叛军稍作休整后,决定换用了钩车和木马,却还是被唐军砸的七零八落。
就这样,叛军一轮轮的进攻,唐军一轮轮的防守,但是唐军的粮草已经不足,士兵也已经非常衰弱,每一次勉勉强强的打退了叛军后,张巡的士兵们都极其无力的瘫坐在城墙上。
2.断粮后吃什么
城中受伤的士兵没有伤药,只能等待伤口慢慢的溃烂,但是他们的恢复依然需要粮食。虽然张巡让这些伤兵休息调整,但这些伤兵并不愿意坐以待毙,拼尽最终一口力气也要拿起武器。
睢阳城内已经断粮很多天了,有的士兵趁看马人不注意,便杀马充饥。看马人苦苦哀求,可是,看马人已经饿的没有什么力气,杀马人也没有力气说话。
如果不杀了马,士兵将会活活饿死。
此时,皮包骨头的张巡缓缓走了过来,他的怀里掉出来几块白花花的肉。众士兵皆惊诧,另外一名将领雷万春认出了这是张巡的夫人!原本,张巡的夫人早已饿死,张巡十分痛苦,但是只有让士兵吃饱,才有力气守城。
士兵都沉默了,过了一会,有人向那堆肉磕了头,他们已经许久没有吃过肉,吃了几口就吐出来,可是还是拼命地继续吃。
睢阳城吃了马匹,又开始吃人了。
一开始是不能作战的老弱妇孺,吃完了以后是负伤累累的士兵和俘虏。睢阳城的士兵一面苦苦维持着生存,一面期冀着援兵的到来。
3.求助不得的南将军
南霁云被张巡派出去请求唐军的支援,然而,谯郡、彭城这些地方兵粮充足,但是驻军首领坚持不肯出战。
南霁云无奈一路到了临淮,临淮的首领贺兰进明也是不肯出战,却想收服南霁云为己用。
南霁云愤愤地咬断一根手指,离开了贺兰进明的军营。
最终,南霁云好不容易筹备了三千士兵和少量粮草,在进城时又被叛军绞杀了一半以上,最终一千多人杀进睢阳城。
就这样,睢阳城内的士兵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形下耗尽了最终一丝力气。
三、睢阳城的战后惨状
到了最终一天,士兵们已经所剩无几,他们扔掉了卷刃的刀柄,赤手空拳向叛军打去。
手无寸铁的看马人,扑向叛军士兵,拼命咬断他们的喉咙。就这样,一个接一个的士兵倒下了,十月份,睢阳城被攻破。
此时的睢阳城内,早已成为一片废墟。到处可见的是白花花的人骨,百姓的房子夷为平地,砖瓦都搬上了城墙。尹子奇目睹了睢阳城内的惨状,竟然一刻也不想多呆,又回到了城外的驻扎领地,他又命令将睢阳的首领押送回营地。最终,张巡、雷万春、南霁云等将领宁死不降,倒在了叛军的刀刃之下。总结
安史之乱的睢阳之战,是不可避免的一场战争。睢阳城的士兵只有府兵的规制,粮草战马也并不充足。
在这样艰苦的情况下与兵精粮足的叛军死磕,等不到唐军的援兵到来,也能苦苦支柱十个月,其惨烈的程度已经不言自喻。
七千府兵挡住了叛军十余万的兵力,可谓是一个奇迹。
在这十个月里,朝廷源源不断地得到其他地方的补给,最后一举收复都城长安,在不久之后又成功地收复洛阳,截断了叛军后路。正因为睢阳之战拖住的十个月时间,朝廷才有机会得以生息,最终保全了天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