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第一次利用古DNA对惠水清水苑大洞遗址进行研究 逐步揭开人类迁徙的“谜团”
(qiwen818.com报道)据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讯(记者 应腾):“我们从哪里来?我们的祖先经历过如何样的迁徙?”在这个人类演化的“千古谜题”上,贵州第一次利用古DNA对惠水清水苑大洞遗址进行研究,逐步揭开人类迁徙的“谜团”。
10月13日,记者从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据贵州清水苑大洞遗址古基因组研究最新成果表明,在距今1.1万年甚至更早时期,中国南方的古人类可能就已经南下,与东南亚人群产生了基因交流。
在贵州省惠水县清水苑村,有一座石灰岩溶洞,当地人称为“大洞”。
“1998年,贵州考古学者在清水苑大洞发现丰富的石制品、骨制品、灰烬层和哺乳动物化石等遗物。”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张兴龙告诉记者,2013年9至11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清水苑大洞进行考古发掘。
发掘期间,出土石制品2398件,水鹿,獐,竹鼠,黑熊等动物化石及碎骨2000多件。更主要的是,考古学家还发现一件距今约1.1万年的古人类下颌骨。根据测年结果显示,古人类在该洞穴内活动的时间,距今大约在1.1至1.4万年之间。
据现有考古学、语言学和古DNA研究指出,距今4000至2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早期,东南亚大陆和东亚进行过广泛的人群迁移,中国南方地区农业人群南下迁徙至东南亚,并与当地居民混合,这一事件被认为和农业的扩散有关。
那么,新石器时代及更早时期,东南亚和东亚古人群之间是否发生过迁移事件?古人类化石中能寻找到答案吗?贵州清水苑大洞遗址发掘出的遗物,能回答这个备受关注的古人类学问题吗?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团队、裴树文研究员与贵州文物考古研究所张兴龙副研究馆员、云南文物考古研究所吉学平研究员、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彭旻晟副研究员等开展合作,对距今1.1万年左右的中国南方地区贵州清水苑大洞人和广西隆林人进行“线粒体全基因组”研究。
而这,也是目前东亚南部乃至东南亚最古老的人类遗传学数据。
“线粒体全基因组”研究,简单理解就是利用古人类的DNA,来了解当时人群的遗传关系,从而了解“当时的人类发生过什么”。
最后,古基因组序列分析显示,广西隆林和贵州大洞样本的6257A和11518A两个突变位点,仅存在于东南亚现今现代人样本中,在东亚现今现代人样本中未观察到。这表明,可能在距今1.1万年乃至更早时期,东亚南部与东南亚存在自北向南的人群迁移。
“这只是揭开人类演化史的冰山一角,由于目前尚无同时期的东南亚样本,1.1万年前的北人南移假说还需要进一步研究验证。”张兴龙告诉记者,在接下来的研究中,还将进一步补充更多中国南方及东南亚的数据,结合核基因组的分析,更深入探究新石器早期以及旧石器晚期东亚及东南亚现代人迁徙、扩散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