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酬是近百年才有的新词,稿酬在现代叫做润笔。这个称号来自于隋朝,有一则故事:郑译为皇上拟圣旨,有人戏称他“笔干子”,郑答:“不得一钱,何故润笔?”当前把稿费、字画报答称为“润笔”。
西汉武帝刘彻时,陈阿娇皇后被贬至长门宫(冷宫),整天以泪洗面,遂展转想出一法,命一个亲信内监,携了黄金千斤,求大文士司马相如代做一篇赋,请他写本人深居长门的闺怨。司马相如得知缘由,挥毫落墨,下笔千言。这赋叫做,诉说一深宫永巷男子烦闷悲思,写得坦率凄楚:“……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忽寝寐而胡想兮,魄若君之在旁……”汉武帝刘彻读了颇受冲动,陈皇后从头失宠。
云:“孝武天子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烦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全国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上,陈皇后复得亲幸。”当时还没有润笔这个端方,陈皇后是以向卓文君买酒的方法送黄金的,是一种变相的付出稿酬吧。
明末清初的大学者顾炎武考据,东汉蔡邕以文学、书法冠绝那时,尤善于修筑碑文题记,上门求索者甚众,“非利其润笔,不至为此”。
南宋学者洪迈在中说:“作文受谢,自晋、宋(这里是指南朝的刘宋政权)有之,至唐始盛。”也就是说,到了唐朝,润笔就成了一种商定俗成的文人写作支出了,阿谁期间,有很多文人曾拿到过数量很可观的润笔,足以令古人爱慕不已。
名列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很擅长写文章,不单写得快,并且文辞富丽。请他代笔写文章的人有许多,是以,他家里“金帛盈积”(见)。
曾任北海太守的唐朝书法家李邕,他不单书法好,文章也一流,朝廷中的王侯将相和各地寺庙,纷繁拿着款项请他写文章。李邕平生,这类文章写过八百篇,“受纳馈遗,亦至巨万”。但他却好尚义气,爱护英才,经常使用这些家资来解救孤独,周济别人。杜甫诗描述李邕家的奢华豪侈:“干谒走其门,碑版照四裔。……丰屋珊瑚钩,麒麟织成罽。紫骝随剑几,义取无虚岁……。”本传上说,那时大师公认,自古以来,由于写文章得到财帛之多,没有人能够比得上李邕。 唐朝宪宗年间,李愬曾发兵奇袭,雪夜克蔡州,生擒了处所“军阀”吴元济,这就是古代上着名的淮西战斗。但淮西报捷后,韩愈为撰写碑文,把功绩记在另外一位上将韩弘身上,对李愬则一笔带过。韩弘大喜过望,拿出五百匹绢赠韩愈。而淮西将士对此极其愤恨,李愬部将石孝忠搏命推倒了韩文碑。固然韩愈写的碑文表扬的工具有争议,但此文的确写得出色备至,古意盎然,桐城派大师张裕钊赞为“此文自秦后,殆能干为之者。”此碑文如行云流水,如大江出峡,汪洋尽情,一蹴而就。文章之华丽,可谓“下笔烟飞云动,落纸鸾回凤惊”。
韩弘欢快地一次性给了韩愈500匹绢权作润笔。按第109页所记唐代开元乱世时物价,绢一匹值200文,米一斗值13文,韩弘寄给韩愈的500匹绢,大抵相称于7690斗米。又按左光亮第259页所记唐代量器,那时一斗米约有13斤。此刻买13斤平凡大米,大要必要26元,买7690斗则必要199940元。也就是说,韩愈一篇文章就拿了近20万元稿费。
韩愈的这篇碑文,全篇只要1505个字,换言之,每一个字至多132元。韩愈还写了,王用的儿子奉送韩愈一匹带鞍的宝马和一条白玉带,均代价不菲。听说在韩愈身后,刘禹锡给他写祭文,曾赞之:“公鼎侯碑,志隧表阡,一字之价,辇金如山。”
据洪迈第6卷记录,跟韩愈同期间的另外一位出名写手皇甫湜给裴度写过一篇碑文,裴度赠予给他车马缯采曾经许多,可是皇甫湜仍旧很不称心,说:“碑文三千字,每一个字须三匹缣,你给得也太少了!”裴度因而笑着送给他九千匹绢。皇甫湜是元和元年(806)进士,历陆浑县尉、工部郎中、东都判官等职。他是韩愈的门生,与韩处于师友之间,皇甫湜成长了韩文奇崛的一面。今传6卷,文30多篇。
唐代前期出名墨客元缜死了,白居易给元缜写了一篇墓志铭。元缜的儿子为给白居易的这篇墓志铭发像样的润笔,不吝拿出银制的马鞍、玉做的腰带以及丫鬟、马车和绫罗绸缎等好工具,折合铜钱六七十万。白居易在他的中,曾翔实记录了他频频回绝老友元稹作墓志的报答,不成后遂将其捐募用于修缮香山寺之事;元家给他的“舆马、绫帛、及银鞍、玉带之物,价当六七十万”,他局部捐给了香山寺,并称“凡此好处好事,应归微之(元稹的字)”。
赵翼在中记录:杜牧撰,得采绢三百匹。利之地点,人争趋之,比方中居然呈现了为十五岁的小童撰写的碑文,比方赵令畴中居然有一名叫做马逢的人每天渴望他人身后可撰写墓志铭以得到款项。
成书于高宗绍兴十五年的,共78卷,记实了北宋时期太祖至神宗120多年间的史实。记录,宋太宗为了嘉奖宫庭文人,设笔专款“润笔钱”,并“降诏刻石於舍人院”。宋朝官俸较薄,皇家有此之设,也算是对文人的人文关切了。
赵翼在中还记录:宋朝王寓在宣和七年(1125)八月二十一日,一夜写了四道制文,宋徽宗给了他特优的报酬,恩赐了很多可谓价值连城的御用之物。 北宋时期和尚文莹撰写的条记卷上记录:翰林学士孙抃撰写,宋仁宗读后“感泣弥月。明赐以外,悉以东宫旧玩密赍之”。天子要秘誊写公牍另有赏赐,则臣下例有奉送更不待言。如北宋时期名臣寇准拜相时,杨亿(字大年)撰写制书,此中称寇准“能断大事,不顾外表”,寇准以为“正得我胸中事”,因而给作者“破例赠百金”。
明朝的润笔,早期为个体景象,至中前期则渐渐成为一种遍及的社会景象。润笔对明代中期当前的文明作品商品化,起到了火上加油的作用。打开明朝中期当前官员的文集,像严嵩、海瑞、千古奇才张居正、汪道昆、王世贞等,不论是倾朝显贵,仍是清正官绅,文会合都充满了应付性文章,此中相称一部份是收了费的。即如海瑞,其闲居在家,有薄田四十余亩,却也为人作文,承受奉送。如承受琼州府官员、墨客以及乡绅拜托,作、、等树碑立传之文数十篇,作、等颂寿贺生之文数篇,以及和等,都是有报答的。
明朝的润笔之风更盛。清初,病危的钱谦益,操纵黄宗羲的文笔与本人的名望,三篇文章所得的润笔竟达三千两白银,这三篇文章是墓志铭、诗序和庄子注序。
清朝的郑板桥暮年所写就的妙文,更是对本人作品的润笔密码标价,他自订润笔费尺度、拒收礼品,且作诗说:“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纸三千,任渠叙旧任交代,只当金风抽丰过耳边。”其六亲不认,只认现银的姿势的确是惊世骇俗的。据考据,郑板桥写下的风流皇帝乾隆中叶,每两银子约合五百文,每斗米代价六十文。也就是说,郑氏每作一大幅,可买米五十斗,亦即一千斤米左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