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字巨君,新都显王王曼长子、西汉孝元皇后王政君侄。新朝建立者,是为新太祖,公元8年-公元23年在皇帝位。他是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主要成员,其人谦恭礼让、朝野有威名。西汉末年,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王莽被视为能挽救危局的不二人选。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资料一起来看看“王莽篡汉成功的话,中国的古代会改变吗”事件吧。
王莽成长史
王莽出生之时,王氏已经成了首屈一指的外戚家族。他的姑姑是皇后,他的叔父们轮流当大司马(全国军事总司令),族里最差的也是将军或者侯爷。王莽的父亲和兄长去世的很早,所幸叔叔们都对他非常照顾。但真正争气的还是王莽自己。那时候的贵族子弟一个个都是纵情声色,骄奢淫逸,无恶不作。但王莽却潜心读书,生活简朴。父兄去世后,他一个人赡养母亲和寡居的大嫂,抚养兄长的遗孤,对内照顾族内的长辈和叔伯,对外结交名人贤士,堪称道德完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样的年轻人很快就被整个社会所瞩目,声名远扬。在名声和家族的作用下,王莽20多岁时就被推举入朝为官。为官以后他并没有因此骄纵,反而是越发的谦恭简朴,常常将自己的俸禄和财产拿出来,分给穷人,赠给贤者。官职越做越高,名声越来越大,朝野上下,无一不知王莽才是当世的楷模,舆论和民意,都坚定地站在他的一侧。
王莽称帝
公元元年(多吉利的年份),王莽受封为安汉公,从此大权独揽。他封赏贵族百官,赡养鳏寡孤独,施恩于百姓士人。他带头过简朴的生活,贡献出百万钱、三十倾地来救济群众,朝中百官无不效仿。第二年全国大旱,王莽带领二百多名官员献出自己的土地住宅给灾民,同时大建免费房,令他们得以安居。做到这个份上,天下都称王莽为当世的圣人。公元八年(更吉利的年份),王莽顺利地接受了孺子婴的禅让,称帝,改国号为新,朝野对此欢呼雀跃,几乎无人反对
帝国的改革
王莽改制的古代背景要从分析王莽改制前西汉社会的政治经济形势开始。对于王莽改制前四五十年间,即西汉后期的政治经济形势,史学界有着不同的估计。有的学者认为形势严峻,社会矛盾已经十分尖锐,西汉王朝统治已岌岌可危。王莽改制前的四五十年间,虽然部分地区遭受过水、旱、蝗灾,但从整体说,西汉的经济还是比较繁荣的。
在经济放任政策的影响下,成帝、哀帝时期土地兼并和私人蓄奴制日益发展,构成了西汉社会潜在的危机。社会经济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在西汉王朝的大臣和学者中,日益引起重视。王莽为论证新朝代汉的合理合法,代汉前利用纬神学思潮伪造“符命”,说明自己“受命于天”;代汉后托古改制,企图证明新朝实行的古制远比汉制优越。为此他纠集一批追随者“旦入暮出”地研讨改变汉家制度的方案,而且“每有所兴造,必欲依古得经文”。因此,王莽所改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政策蒙上一层复古的色彩。
王莽改制的终极目的在于缓和社会矛盾,巩固新朝政权。但他在改制过程中所实行的诸种措施,几乎损害了社会所有各阶层的利益,使得这次改革失去了群众基础,成为没有任何社会力量支持的改革运动。土地、私奴脾不准买卖,损害了所有土地所有者(包括贵族地主、官僚地主、商人地主和中小地主),也损害了希冀通过出卖土地和出卖妻儿或自身以求得生存的编户农民;五均六管政策,损害了高利贷者和工商业者的利益,也损害了依靠山林水泽谋生的渔民、猎户、樵夫以及依靠出卖劳力谋生的工匠、织户等贫苦的劳动者的利益;货币改制,更是对社会各阶层,包括贵族、地主、一般官僚、一般商人、农民、小商、小贩及其他手工业劳动者的全面大洗劫。改制曾给士大夫知识阶层带来了希望,他们中有的还成为拥护改制的积极分子。但当他们获取一官半职以后,却因吏禄制度混乱没有得到实惠而失望。就是那些由于追随王莽改制而获得爵位的人,也因为有名无实而懊丧。王莽改制没有起到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最后导致爆发了全国范围的、有社会各阶层参加的反莽起义,推翻了新朝。
讲到这里,大家认为今天说到的这些未解的谜团惊人吗?欢迎大家留言评论,今天就和大家聊到这里了,感谢大家的关注观天下,我们下期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