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记载,秦国丞相吕不韦死后是被窃葬,很多小伙伴不理解这个“窃葬”究竟誉为什么以,本来就是偷偷下葬的意思,说明秦国丞相吕不韦的身后事处理的很低调。实际上这也说明秦国丞相吕不韦和秦王嬴政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很大转变,秦国丞相吕不韦算是嬴政的恩人,所以嬴政刚开始本打算留秦国丞相吕不韦一命,但后来通过一封信是彻底和秦国丞相吕不韦划清界限,秦国丞相吕不韦感到绝望后决定饮鸠自尽,令人唏嘘不已。
秦国丞相吕不韦因为遭牵扯入嫪毐造反事件,被亲政后的秦王政罢黜丞相之位。出于感恩秦国丞相吕不韦多年辅政的功劳,秦王明知是秦国丞相吕不韦放嫪毐进宫,才最终造成悲剧,依旧没有舍得杀。但是秦国丞相吕不韦到达封地后不久,秦始皇嬴政就诡异的彻底翻脸,他的态度从可以不杀,变成必须立马根除。秦国丞相吕不韦到底干了什么?他是怎么彻底惹恼秦始皇嬴政的?
《史记》记载:岁馀,诸侯宾客使者相望於道,请文信侯。
秦国丞相吕不韦将秦朝治理的有理有序,奠定秦朝傲视东方诸国的基础,因而其治国能力获得整个时代的权贵认同。所以当东方各国的王得知秦国丞相吕不韦赋闲在家,纷纷派遣使节去招募。
这个招募的举动,是个一箭双雕的必杀技。若秦国丞相吕不韦答应招募,凭借秦国丞相吕不韦的能力可以富强自己的国家,而若秦国丞相吕不韦不答应招募,那么持续招募的这个举动,可以放大秦王政和秦国丞相吕不韦的隔阂。
从最终结果来看,效果非常明显。在得知大量东方诸国使节踏破吕门的门槛后,秦始皇嬴政直接写了封信训斥。对于秦王政来说,他可能不担心秦国丞相吕不韦造反,但秦国丞相吕不韦无法保证其手下会不会不甘寂寞,推着他走,此时的秦国丞相吕不韦已经不是他个人,而是代表整个秦朝的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团。这个集团为获得更好的未来,是不甘心多年的经营全部失去,殊死一搏几率极大。
《史记》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秦国丞相吕不韦当时最自豪的荣誉有两个,一个是国家给他的封侯,食十万户,是对他治理国家的肯定,另一个则是在秦王面前号仲父,这是对他辅政秦王的肯定。而秦始皇嬴政一封信,两问”何功”、“何亲”,把这些荣誉都摧毁了。
人有时活着就是为了一口气,一个荣誉,尤其是那种衣食无忧之人。秦国丞相吕不韦本身就是大商人,财富足够自己过“神仙日子”,他辅政异人、嬴政,就是为证明自己有姜太公之才,可惜秦王政把这一切都毁了,秦国丞相吕不韦为之奋斗数十年东西,一夜之间烟消云散。秦国丞相吕不韦至此丧失再斗下去的希望,绝望了,然后自杀而亡。
秦王政用心理战的方式,彻底消灭了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团的核心秦国丞相吕不韦。
《史记·秦始皇嬴政本纪》载:“十二年,文信候不韦死,窃葬。”
由于是自杀,且王已“定罪”,秦国丞相吕不韦后人是采用“窃葬”的方式安葬先人,即偷偷地下葬,没有做任何大张旗鼓的事。但是就算已经偷偷了,秦国丞相吕不韦生前门客也形成了数量可观的庞大队伍。
《史记索隐》说:“其宾客数千人共葬于洛阳北邙山。”
数千人参与秦国丞相吕不韦的葬礼,而这让秦王政愤怒不已。毕竟秦国丞相吕不韦是自己逼死,这些大臣明知道这点,还要去送,不是明着打自己脸?
最终秦王政对这些不听话,且还盘踞在秦朝朝堂的吕家门人,进行了大扫荡。
对于出身自六国的秦国丞相吕不韦门客,一律驱逐出境。
对于俸禄在六百石以上的秦朝官员、参加秦国丞相吕不韦葬礼者,即剥夺其官爵,流放至房陵。
对于俸禄在五百石以下的秦朝官员、没参加秦国丞相吕不韦葬礼者,亦流放至房陵,但不剥夺其爵位。
秦始皇嬴政可谓是把跟秦国丞相吕不韦相关的人都赶尽杀绝了。整个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团,在1人的死亡,1场葬礼后彻底被抹除。从政治角度来看,秦始皇嬴政是有足够的大谋略。
但是从秦国丞相吕不韦的角度看,这真的就是卸磨杀驴,还是不留情面的赶尽杀绝,让人心痛、心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