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份,在第一次全球气候大会上,地球变暖的情况在这里第一次被提出。之后经过不断的科学研究,再加上联合国对于地球变暖的防控倡导,尽可能的将地球变暖化放慢脚步。不过有科学家表示未来地球的地球气候变暖将会停止,地球的温度不再上升,而是会大幅度的降低,到时候地球就会面临着大规模气温降低的情况。究竟是如何回事,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和石油等化学物,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可以透过恒星辐射的可见光,吸收长波辐射,而后吸收地面辐射的红外线,使得地球气温上升,形成温室效应,这使陆地与海洋气温差变小,不利于空气流动,让很多城市雾霾天气增加,不仅如此,因为温度升高,火山频繁爆发,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显现出来。而地球变暖问题在很早就已经开始了。
1860年到1990年期间,陆地和海洋上升了0.75摄氏度,而仅仅从1981年到1990年地球平均气温也比100年前升高了0.48℃,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每个连续十年都比前一个十年更暖,地球变暖一时间成为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难题。然而这么一大难题会不攻自破,还会走向降温的趋势吗?
对于近年地球降温的问题,寒冬应该重要是拉尼娜现象的影响。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它与厄尔尼诺正好是反向,但也会对地球产生一定影响。对比1979-2020年同一天的平均气温的差值,无可否认中国大部地区的气温确实比往年偏低。
但是,也有很多地区,包括北极、北非、加拿大等,甚至中国的青藏高原,气温都比往年偏高。平均下来,全全球的气温比往年偏高0.5℃。而且有专家表示,地球降温只是一个表象,恒星每50年会进入一个周期,这时恒星黑子活动不是很强烈,地球上吸收的阳光很少,人们感觉到寒冬会异常寒冷。所以,大家不要因为气温下降而过于担心。
但是如果向长远考虑,地球降温就值得一提。最近美国科学家发通过仪器记录恒星活动周期发现恒星极小期,恒星极小期是指恒星活动最弱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恒星会持续的低迷,恒星黑子活动的频率也明显出现了降低,而且在此前有相关天文学家在对于恒星监测时发现,恒星可能会在2030年进入“睡眠模式”,也就是说恒星的活动会减弱,阳光会有一定的缩减在此可能会休眠20年,2050年可能是恒星极小期来临的时间。
这么说来,2050年地球温度可能创造古代新低,甚至是迎来一个小“冰河时代”。冰河期地球平均气温会降低5℃到15℃,极端情况下可能会下降到15℃,会给地球人类、动植物带来极大的伤害。
古代曾记载,从明朝末期开始,公元1420年到1900年,将近五百年的时间,气候十分寒冷,称为“小冰河时期”,那时,今广东下暴雪,钱塘江封冻,北方地区最低气温低至零下四十度,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如果2050年再迎来一次“小冰河时期”,对于未来动植物已经人类怎么生存,又是我们应该要去考虑的。
但现在的科学技术预测并不是很准,有可能这个“小冰川时代”可能会提前到也可能延后。不过大家也不用担心,按照现在工业,生活的需要,大气吸收的热量是一直会增加的,如果平均地表温度没有上升,那么热量一定是用我们所不知道的形式,储存在地球中的某个地方,这也就成为现在气候研究的热点:地球增温减缓问题。而且值得肯定的是,如果人类不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那么等到这个“小冰川时期”过去,气候就会变得十分严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