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农村的人想必都知道一些土方子,这些土方子没什么科学依据,都是老一辈口口相传下来的,这些土方子没有那么复杂,药方相对简单,可能这些药材就是路边的野草。野花。
虽然不知道这些土方子能不能治病,但用土方子的人都深信不疑,更何况这些土方子还真有效果。
本来大部分的土方子都是古时候传承下来的中医药方,口碑极好的云南白药也是用各种名贵中药制成的中成药,在一百多年前,云南白药可是起死回生的“救命仙丹”,不过云南白药,并不是金创药。
近些年来,电视剧,小说频频出现“金创药”,只要受了伤,撒上一点金创药立马就能止血,看起来非常奇怪,既然效果这么好,为何会突然消失呢,本来这源于一个人。
王懿荣,是光绪六年进士,授翰林编修,生性耿直,不懂变通,所以人们都叫他“东怪”,他倒是才学出众,入京七年,开始任国子监祭酒(考官),八国联军期间,王懿荣不愿让家人受辱,带着夫人、长媳一起服毒投井,也算是保留了一生清白。
话题还是回到金创药身上,那么王懿荣跟金创药又有什么联系呢?
王懿荣虽然是大学士,但他非常喜欢金石学(考古学),15岁就跟着父亲考察各地的古墓,因为常年在外,难免会有小伤小病,王懿荣跟着一味中药医师写了一些基本的中药学,普通的跌打损伤,风寒他自己治。
光绪二十六年(1899年)他感到身体不适,就给自己开了一副药方,这方子里面还有一味叫龙骨的药材。
龙骨并不是龙的骨头,而是动物的化石,龙骨用途广泛,能安神、医治入睡难、医治尿崩症、化脓等,龙骨价值并不是特别高,到清朝龙骨更是大量出土,这也导致价格大跌。
《洹洛访古游记》中说:北方多见甲骨,古骨研末,又愈刀创,故药铺购之,一斤才得6文钱……
王懿荣在熬药时,发现这龙骨有些不太对劲,一些块状龙骨上面还有一些奇神秘怪的刻画,一向热爱金石学的王懿荣顿时就来了兴趣,通过翻阅古史资料,他断定这是商朝的甲骨文。
这东西在药材商眼里可能不值钱,但在王懿荣眼中那是无价之宝,他开始收购这些龙骨,同时下令禁止将这种龙骨当成药材,下令禁止龙骨买卖肯定行不通,毕竟龙骨用量特别大,王懿荣只能提高龙骨收购的价钱。
老百姓一听王懿荣出的价更高,自然而然就将这种龙骨出售给他,久而久之一些地表上的甲骨文都被挖完了,他也不再继续收购龙骨,由于龙骨大量缺失,以龙骨为主原料的金创药也慢慢失传了。
甲骨文常年被掩埋在地下,骨骼干燥,被研磨成粉涂上伤口处,能够迅速止血,金创药特殊疗效慢慢就传开了,加上小说、电视剧的宣传,金创药趋近神化。
金创药消失是必然趋势,其一是甲骨文不能跟当做材料,即便是远古化石也有收藏价值,其二是云南白药的出现,它也开始替代金创药。
金创药、云南白药都属于中药的一种,然而清末民初年间,西医的涌入,让中医的传统地位开始不保,民国年间“废中医”言论层出不穷,鲁迅、钱学同都提倡废中医,在那个年代,废中医也能理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