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cnBeta:外媒报道,“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是一句流行的格言。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但当然也有个体差异。这在恐龙身上也不例外。目前,波恩大学和瑞士弗里克恐龙博物馆的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特洛辛根板龙的变异性比以前所认为的要大得多。古生物学家共检查了该物种的14个完整头骨,其中8个头骨是他们首次描述的。这些结果现已发表在科学杂志《Acta Palaeontologica Polonica》上。
板龙生活在距今约2.17亿至2.01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波恩大学研究恐龙生物学的Jens Lallensack博士说:“它有100多具骨骼,其中一些骨骼保存完整,是最知名的恐龙之一。”他已经在英国利物浦约翰摩尔大学工作了几个月。这种食草动物的头骨很小,颈部和尾巴很长,后腿有力,前爪有力。谱系相当丰富。成年标本的长度从几米到十米不等, 重达半吨到四吨之间。
科学家早在1834年就在纽伦堡附近发现了板龙的第一块骨头,使它成为德国发现的第一只恐龙,也是有史以来最早的恐龙之一。1911年至1938年间,在哈尔伯施塔特和特罗辛根的恐龙“墓地”中,发掘出了几十具遗骸。上世纪60年代,在瑞士弗里克发现了第三个这样的墓地。“这是唯一一个每年还在挖掘的地方,”Lallensack说。来自弗里克的材料首次被详细描述,包括8个完整的头骨和7个零碎的头骨,由瑞士古生物学家和恐龙研究人员本-帕布斯特博士及其团队挖掘。
古生物学家依靠解剖学细节来区分不同的恐龙物种。“一个长期存在的困难是,这种解剖学上的差异也可能发生在一个物种内部,作为个体之间的自然变异,”Lallensack报告说。波恩大学和瑞士弗里克恐龙博物馆的研究人员现在已经能够表明,板龙解剖学的变化比以前认为的要大得多--一些物种的有效性需要重新审视。这些发现是通过对14个完整的和额外的不完整的板龙头骨的分析而实现的。“如此大量的早期恐龙是独一无二的,”波恩大学的古生物学家Martin Sander博士说。
这些来自德国和瑞士的化石真的可以归入一个物种吗?自从2005年波恩大学的Martin Sander和Nicole Klein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后,回答这个问题变得更加迫切。据此,板龙很可能像今天的鸟类一样已经是温血动物了,但却能够根据环境条件来调整自己的生长--这在今天只能在冷血动物身上观察到。“这个假说对我们理解温血动物的进化非常重要,”Lallensack报告说。然而,直到现在,所观察到的个别不同的生长模式可以交替地通过假设来解释,即不仅有一个物种,而是有几个物种存在。目前的研究推翻了这一点。
研究人员目前已经仔细记录了不同大小的头骨的变化。差异的很大一部分可以归结为地球表面深处化石过程中的骨骼变形。个体的变化必须与此区分开来。颧骨的后支有时分叉有时不分叉,对研究人员来说,这一点最为突出, 眼球上的明显骨桥也只存在于一些头骨中。鼻孔的相对大小也各不相同。
“很明显,每个头骨都有独特的特征组合,”Lallensack指出,强调了这些恐龙的独特特征。由于研究的头骨数量独特庞大,因此可以表明特征的差异是一个物种内的变化,而不是不同的物种。“只有尽可能多的发现被挖掘出来并得到保障,我们才能获得证明物种归属和回答生物学基本问题所需的高数量。”Sander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