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期是中国近代城市化较快的时期,但贫困人口问题不容忽视。特别是随着农村经济形势的恶化,大量来自农村的农民涌入城市,给城市经济能力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一问题在众多传统内陆城市中尤为突出。我国经济发展比较落后,贫困群体的规模大、影响深远,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民国初期大陆城市贫民的起源、构成、生活和社会变迁,都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史的一部分,反映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严重的社会矛盾。另一方面,由于受大陆地理条件和经济水平的制约,大陆贫困人口处境更加艰难,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大陆城市贫困人口问题研究
民国初期,除原本贫穷的农民外,无地农民和破产农民是城市贫困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自清末以来,人地矛盾日益严重,使中国农民难以维持生计。元代以来,内战不断,重税杂税,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不断摧毁着传统的农村。在社会中,大量农民破产,不得不远行谋生。根据有关统计,从1914年到1918年,全国农民家庭总数逐年下降。民国三年有59402380户,民国七年下降到4395478户。中国。结果表明,全国有192多万农民离乡,350多万农民带着青年男女离开农村,其中59.1%的农民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大量破产农民涌入城市将导致例如,民国17年(1928年)汉口人口超过55万,民国24年(1935年)人口超过81万。
当时内陆城市经济疲软,无法为涌入的人口提供足够的就业来维持生计。根据1920年M.S.Gamble对北平的调查,大约有96850人失业,占全市人口的11.95%。到1930年,北平市失业人口增加到230000人,占全市人口的17%。1935年,汉口市总人口为801949年,其中专业人员539842人,占总人口的67.32%。1926四川警察局D注册,成都有304名男女。其中,就业107人544人,失业者45人,失业者151人513人。失业率约为49.79%,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占总人口的64.66%,失业和失业人口激增迫使就业者忍受恶劣的工作条件和微薄的工资。
对北平、武汉、重庆、成都等内地城市工人家庭的调查表明,青年和中年人是贫困人口的主体,一般超过人口的一半。埃尔蒂人口众多,性别比例普遍低于他们居住的城市。例如,1930年北平市公安局户籍统计表明,北平市人口中男女比例为158.83,同期贫困人口比例为119.31,反映了妇女较高的经济地位。内地城市贫困人口主要来自城市周边地区的省际人口,这主要受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制约,但也反映了当时内地城市经济辐射能力的局限性。时间上,内地城市贫困人口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除少数工业工人外,大多数妇女的困难和受教育程度都很低。经济贫困是造成贫困人口教育缺失的根本原因,也是导致贫困人口更难缓解和加剧代际贫困传播的原因。
极端困难的生计是内地城市贫困人口面临的共同问题。许多穷人的月收入不到10元,很不稳定。穷人不得不靠借贷和典当维持生计,因为他们的收入不足以支付他们的开支。他们中的许多人还依靠慈善救济。例如,在著名社会学家李景汉先生调查的北京1200户贫困家庭中,有464户欠债,占总数的38.7%;790户定期典当,占总数的65.83%。成都劳动谈判代表系数达到63.34%。在一些群体中,恩格尔系数达到85%以上。可以说,他们只能生存或半生,没有教育、娱乐、医疗等消费。
民国时期,大陆城市贫困人口的日常饮食主要特点是简单粗粮,主食占食物消费的比例过大,成都工人阶级的米粉等主食占75.13%。北平市食品消费总额比北京高出80%。在住房方面,绝大多数贫困家庭住在破旧的房间里,而人力车夫和其他艰苦条件只能住在汽车厂和商店里,甚至只能在门下和桥下露营。nt和燃油,所以很少能花在衣服上,最困难的群体依靠慈善捐赠来解决服装问题,剩下的冬夏服装循环当铺,全家共享一套棉裤等方式勉强应付衣物。最低要求总之,民国时期,城市地区的贫困人口普遍生活在城市中,而内陆地区的贫困城市由于整体经济水平较低,贫困问题更为严重。
大陆广大城市贫困人口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尤其是贫困人口的生计问题日益突出。更为严重的是,加剧了社会矛盾的加剧。犯罪、自杀、卖淫、乞丐等城市疾病日趋严重。贫困是造成上述问题的最大根源,各国政府和地方政府纷纷采取各种措施来缓解或解决贫困问题,如设立救济机构、颁布有关慈善救济的法律法规、鼓励开展扶贫开发等。但是,由于国家的软弱和政治腐败、效率低下,民国初期各级政府未能真正有效地救济社会弱势群体。
在大陆,绝大多数城市贫困人口面对自己的困境发出了绝望的声音,同时也为自己的生存和抵抗社会不公正作出了不懈的斗争。从自发的经济斗争到有组织的政治斗争,从自己的斗争。在反帝、反侵略、反专制的政治觉醒下,内陆城市贫困群体逐步走上政治舞台,成为现代社会革命与转型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通过对民国初年中国大陆城市贫困人口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其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中国近代悲惨历史的衍生和折射,而这种衍生和折射至今仍处于不同阶段。同时,通过对贫困人口的贫困生活状况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的探讨,更深层次地揭示了贫困对城市社会建设的破坏性影响,以及国民政府为解决贫困问题所采取的措施。中国的社会问题及其失败的过程也揭示了只有人民才是自己国家的主人,实现自己的目标。只有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团结、稳定与和平,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改善收入分配制度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才能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和出路,包括穷人问题,这正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人民选择的必要性和社会的选择。丽丝。
(作者:李颖涛,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中华民国市城市贫困与社会变迁基金项目主任,1911-1937年,四川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