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明太祖朱元璋和康熙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太祖朱元璋对朱标放心放权,康熙为何处处提防着胤礽?
确实皇家之事经常是权力压倒亲情,比如康熙向来抓着权力不放,熬得太子胤礽逐渐自暴自弃两度废立。但明太祖明太祖朱元璋跟他的太子朱标却很意外,关系好得不可以,这是为何呢?
这个还得比较一下康熙与明太祖朱元璋这两位父亲才干得出答案,尤其是他们怎么培养后代。
康熙与明太祖朱元璋所营造的成长环境
实际康熙活了69岁,明太祖朱元璋活了71岁,都属于长寿皇帝,而且从他们的古代轨迹来看,都属于比较恋权的那种,不会轻易放弃权力,更不会提早禅位。他们在位时间稍长,对于年长的太子来说确实是个煎熬。所以即便胤礽与朱标身体都处于良好的状态,等到父皇都驾崩了才干正常继位的时候,自己也都老了,是过不了几年皇帝瘾的。
不过呢,虽然康熙、明太祖朱元璋都可能会因为恋权跟太子胤礽、朱标产生矛盾,但现实是胤礽初期表现良好,中后期逐渐坐不住,开始各种结党营私行为一次次触犯了康熙的底线;而却非常老实,没有任何结党营私行为,除了做人处事偏和气与明太祖朱元璋政见略有不同,平时基本没什么大的冲突。
我们都了解,环境是孩子教育的关键,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了什么样性格的孩子。胤礽与朱标之所以会产生如此之大的差距,首先要探查他们所处的环境。
胤礽的母族很强大,母亲的外公是顺治的托孤大臣索尼,显然是很容易获得结党的优势。所以他的势力来源重要有三个——除了康熙给的,还有从母族猎取的,以及一众支持自己的兄弟比如老四雍正。
明太祖朱元璋曾立下祖训:“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规定后宫只能从没有势力的中下层百姓中选取,这说明他是很反感外戚干政的。而朱标的母亲(普通来说是)是马皇后,其实不如何过问政治的,所以朱标是不太可能从母族获得势力。
至于朱标的其他兄弟,也纷纷被明太祖朱元璋分封到各地就藩,严禁互相走访,说明明太祖朱元璋也向来在限制他们,防止他们串通起来浮现结党,这又导致朱标无法从兄弟那里获得势力支持。
所以朱标如果要结党,其势力来源只能有一个,就只能是明太祖朱元璋给的。跟胤礽一比较就不难发现,明太祖朱元璋对朱标的掌控要比康熙对胤礽的掌控好得多。换言之朱标的一切行为都在明太祖朱元璋的射程范围内,要放心不少;而康熙只能操纵自己给胤礽的那部分权势,对于胤礽从母族以及一众兄弟获得的势力是难以操纵的,会有被夺权的担忧。
也正因为此,同样是出征的时候太子监国,明太祖朱元璋可以说是完全放权,但康熙只敢给名义上的监国,很多事情还是自己的亲信来干。这么一比较,大家大致能感觉出来这两位帝王的驾驭权术的能力差别。
康熙与明太祖朱元璋对后代的教育模式
应该来说康熙与明太祖朱元璋对胤礽、朱标的教育都很重视,但如果你仔细比较会发现实际还是有巨大差别的。
康熙给胤礽安排了名师,都大有来头。第一位是张廷玉的父亲张英,政界能手,本身也是康熙自己的老师;第二位是理学名师熊赐履,内圣外王之道影响康熙极深;第三位汤斌也是理学名师,属于比较务实的思想类型。初一看好像都只是挺有学问的名儒,但实际你仔细琢磨一下他们的思想与政见主张都是往王道去靠的——这很主要,说明康熙是希翼太子胤礽成为他一样的“武功”型的继承人。
但是康熙忽视了很主要的的一点,这种培养模式出来的学生,好虽好,但是也跟他一样爱琢磨怎么驾驭权力,也会变得恋权,反过来会跟他争权,产生冲突。
然后回过头再来看明太祖朱元璋的教育模式,他首先给朱标请的老师是名儒宋濂,属于比较正统的理学,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守礼是最优先的教育目标。这说明明太祖朱元璋希翼朱标成为“文治”类型的继承人,其目的很简单就是将来太子朱标能以“宽和”管理天下,促进明初的生产恢复。
固然了其他名师也很多,但相对宋濂都是次一级的,而且类型也跟宋濂差不多,没有什么冲突。所以比较一下康熙的教育模式会发现,明太祖朱元璋反而是在培养一个比较守规矩的继承人,与自己冲突的可能要小很多。
而且很故意思的是明太祖朱元璋还让朝中大臣李善长、徐达、常遇春、冯胜、胡美、廖永忠、李伯升、赵庸、王溥、杨宪、傅瓛、康茂才、张兴祖、邓愈、汤和、刘基、章溢、文原吉、范显祖、吴祯、耿炳文等人兼职了东宫的所有职务,一个不落。即便朱标想培养自己的东宫势力,也都在明太祖朱元璋的掌控之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