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接下来听听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区别是:秦朝、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在战国七雄中,楚国无疑是一个实力强大的诸侯国。楚宣王、楚威王时期,楚国的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苏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幅员广阔。楚国至此进入了最鼎盛时期。
因此,对于巅峰时期的楚国,不仅能够和秦朝、齐国、魏国等大国相提并论,也吸引了一些名将投奔楚国。其中,就以下三位名将来说,在战国时期先后投奔楚国。不过,这三位名将的最后结局,却是各不相同的。
一、吴起
首先,提到吴起这位名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魏国和魏武卒。对于吴起来说,无疑是在魏国,并凭借着魏武卒这一精锐之师而成名的。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吴起为主将,攻克秦朝河西地区的临晋、元里并筑城。次年,吴起再次率军攻打秦朝,向来打到郑县。一定程度上,战国初期的吴起,可以说是秦朝的克星了。吴起身先士卒,严于律己,打造了魏武卒这样一支精锐之师,从而在和秦朝大军的较量中屡战屡胜。
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出兵五十万攻打魏国的阴晋。吴起亲自率领其中没有立过战功的五万人,外加战车五百辆、骑兵三千大败秦军,这就是著名的阴晋之战。此战,虽然秦军人多势众却严峻缺乏装备,秦军主力的数千乘战车无法拯救几十万秦人士卒被击溃的危局,在吴起率领的士气高昂装备精良的魏武卒面前,人数众多却毫无战斗力的秦军被一举击溃,成为中国历史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不过,魏武侯这位君主在位时,吴起因为没能获得相国一职,加上遭到了朝廷大臣的排挤,所以离开魏国,投奔楚国。对于吴起的到来,楚悼王这位君主非常高兴。因为楚国虽然地域辽阔,却缺乏顶级的人才。因此,吴起投奔楚国后,楚悼王立立即其楚国最为主要和富庶的宛城将给他。一年后,吴起在宛城做出一番成绩后,楚悼王将其晋升为楚国的令尹。在楚国的百官中,令尹一职就是宰相的意思,这意味着吴起在楚国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于是,吴起得以在楚国推行了“吴起变法”。经过吴起变法后的楚国国力强大,向南攻打百越,将楚国疆域扩展到洞庭湖、苍梧郡一带。到了公元前381年,吴起又率军争霸中原,击败了自己曾经效力的魏国。但是,当吴起班师回国时,楚悼王这位君主蓦地去世。吴起回到楚国后,被楚国的宗室贵族所击杀。因此,和秦朝的商鞅一样,吴起也在发起一场变法后,最后付出了性命的代价。
二、田忌
田忌,妫姓,田氏,名忌,字子期,陈郡(今河南淮阳县人)。战国时期齐国名将,封地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市),又称徐州子期。在战国中期,田忌当作齐国的宗室,因为赏识孙膑的才干,收为门客。在田忌赛马中,孙膑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干,从而获得了齐威王的赏识。于是,田忌和孙膑联手指挥了桂陵之战。在桂陵之战中,齐国大军围魏救赵,从而击败了魏国大军。在桂陵之战后,田忌参加马陵之战,听从孙膑谋略,采纳“减灶之计”,诱杀魏将庞涓。
在不少古代学者看来,马陵之战重创了魏国,促使齐国取代了魏国,成为了战国中期的霸主。不过,非常惋惜的是,功高震主的田忌,遭到了齐国相国邹忌的谗言和陷害,所以被迫离开齐国,投奔楚国。来到楚国后,田忌受封江南之地。但是,和吴起不同的是,田忌没能在楚国获得一番当作。后来,齐威王去世,齐宣王即位,将田忌召回了齐国。不过,再次回到齐国后,田忌同样是没能再创辉煌,从而最后悄然去世。
三、廉颇
最终,到了战国后期,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也最后投奔了楚国。廉颇(前327~前243),嬴姓,廉氏,名颇,一说字洪野,中山苦陉(今河北定州市邢邑镇)人。战国末期赵国名将,与白起、秦国军事家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周赧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83年),五国伐齐后,廉颇率领大军进攻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齐国的阳晋之地,从而和赵王封为上卿。自此之后,廉颇勇猛果敢,屡立战功,闻名于诸侯,成为赵国的栋梁。长平之战前期,廉颇采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军进攻。不过,非常惋惜的是,因为赵国的国力无法继续支柱下去,赵孝成王最后用赵括替换廉颇,从而和秦朝大军展开决战。固然,最终的结果,自然是赵国失败,损失了40多万大军。长平之战后,廉颇参加了邯郸之战,又击败了燕国大军的进攻,从而被拜为相国,封为信平君。赵悼襄王即位后,廉颇遭到排挤,最后离开了赵国,投奔魏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