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秦朝攻打赵国,包围赵国重镇阏与,接下来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古代原因,一起看看吧!
秦朝自商鞅变法以来国力日盛,尤其是五国伐齐之后,与秦朝东西争霸的齐国就此衰落,秦朝已经渐成独霸之势。而赵国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军队实力大为增强。当作战国中后期的两大强国,秦赵之间明争暗斗不断,最后于周赧王四十六年(269年)爆发了一场足以影响两国未来走向的战争,而秦朝则在此战遭受了商鞅变法以来的最大败绩。
战争背景:战国中后期两大诸侯不可幸免的对决
自战国以来,先有魏国独霸,后有齐秦争霸,再加上雄霸于南方的楚国,各诸侯国可以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然而,随着时间来到战国中后期,魏、齐、楚三国当作东方六国中的传统强国,魏国早已不复往日荣光,齐国在五国伐齐后元气大伤,楚国则在鄢郢之战后实力大损,眼看山东六国已经无法抵御秦朝东出的步伐,赵国却恰在此时崛起。
在赵武灵王的主持下,赵国进行了一次深彻的军队改革,不仅领先建立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更使得赵国军队实力得到了全方位提升。强大后的赵国,内有肥义、楼缓、蔺相如、虞卿、赵胜、赵奢、廉颇、李牧等名相良将,外则西破林胡、楼烦、北灭中山,拓地千余里。再加上赵国民风彪悍,故而胡服骑射之后的赵国崛起速度极快,可以说完全出乎了天下各国的意料。
当作战国中后期的两强,自赵国崛起之后,秦赵双方都将对方视为最大威胁,明争暗斗便从来没有停止过。先有武灵王使秦,后有完璧归赵,再有渑池相会等等,这一次次的尔虞我诈、激烈交锋,本来都是秦赵的一次次试探。
周赧王四十二年(前273年),秦朝攻取赵国3城之后,赵惠文王以公子部质于秦,并与秦朝签订盟约,以焦、魏、牛狐交换被占三城。然而赵国随即又反悔,拒不履行。
周赧王四十六年(前269年),秦昭襄王以赵国不履行协议为由,派中更胡阳率大军攻取赵国阏与。赵惠文王则连忙召集名将廉颇、乐乘等人商量对策,两人认为阏与距离邯郸甚远,道路不便,难以救援。而赵奢却认为两军相逢勇者胜,赵王于是派赵奢率军前去救援。
战争经过:赵奢巧用反间计,神兵天降破秦军
秦军出兵之前,为了牵制可能浮现的赵国援军,于是兵分两路,主力直取阏与(今山西和顺),而另一路则前出至武安(今河北武安西南)以西,卡在了邯郸与阏与之间。
赵奢率兵西出邯郸三十里,首先遭遇的便是武安以西的秦军,闻听“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断定秦军军威正盛。为了隐蔽作战意图,赵奢率军就地驻扎、建立营垒,与武安秦军对峙,并对全军下令“有以军队谏者死”。有人建议应该出兵救援武安,赵奢果然将其立斩,于是再也没有人敢多说一句话。
秦军原来的目的是引诱赵军救援武安,从而将赵军牢牢的拖在武安城下,谁知赵奢并不上当,虽说没有绕过武安救援阏与,却也并不与武安的秦军交战,反而原地坚守长达二十八天,就此与秦军遥遥对峙。
秦军主将搞不清楚赵奢的意图,于是派遣探子谜团潜入赵营探听虚实,属下报于赵奢,赵奢却下令任由对方行动,用来麻痹秦军。探子将情况回报胡阳之后,胡阳大笑道,“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可以,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逐放松了对赵国援军的戒备,开始全力进攻阏与。
赵奢成功使用反间计,麻痹了秦军,而他则率领全军偃旗息鼓,绕过武安秦军,率领赵军飞奔两天一夜,蓦地浮现在了距离阏与50里的地方筑垒设营。
而被抛在武安的秦军直到赵奢离去才反应过来,但却已经来不及了。这支本用来牵制赵军的秦军,如今反而被赵军所牵制,武安距离赵国都城太近,城中又有廉颇、乐乘等名将,如今是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在赵奢赶到之时,秦军尚未攻克阏与,又蓦地听闻赵军援兵到来,无奈之下只得仓促分兵迎击。
赵军一位熟悉当地地势的百夫长许历觐见赵奢说,“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赵奢采用了许历的主张,立刻派出万余赵军,抢占了北山的制高点。
随后赶来的秦军见北山被占,逐与赵军展开争夺,然而由于山高难攻,秦军拥挤于山下,久攻不下。而赵军则利用有利地势,居高临下的俯击秦军,同时赵军主力则从外围包围秦军,导致秦军马上陷入战略被动之中。在赵军的攻击下,秦军大败、四散溃逃,阏与之围随之而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