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事变中,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在高平陵扫墓时,发动政变操纵京都,自此曹魏权力结构被彻底改变。这场夺权事件看似是曹爽与司马懿的争斗,本来是曹氏宗族的门阀势力和司马氏族的门阀势力之间的角逐。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高平陵事变的进展和真相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正月,曹爽三兄弟和其大量亲信带着少帝曹芳离开洛阳,前往高平陵拜谒魏明帝之墓,司马懿趁机在洛阳城发动了高平陵之变。他不仅先一步进入入永宁宫向郭太后上奏,猎取了名正言顺的行动权,更是果断地在洛阳城的几个军队要点发起了军队行动。
在如此严谨缜密的安排和行动之下,高平陵事变成了古代上最成功的典型政变之一。此后,司马懿开始掌握曹魏政权,曹魏政权已经名存实亡。
可以说,司马懿等这样一个机会不知道等了多少年。一代奸雄曹操在时,司马懿向来不得重用,他也深切地明白一代奸雄曹操的文治武功,自己难有机会,所以便将目光放在了一代奸雄曹操的后人身上。
之后,司马懿成功地帮助曹丕上位,可曹丕虽然重用其才,却也无时无刻不在防着司马懿。司马懿也根本找不到机会,只能继续猥琐发育,暗地里积蓄自己的势力。
而在之后的魏明帝曹叡,通过他的庙号已经可以看出一二。曹叡虽然没有什么大当作,但也算得上英明,他重用曹氏宗族大臣曹休、曹真,不仅成功地制衡了蜀国和吴国这两大外敌,更是有效地限制了司马懿的野心和进展。直到曹叡去世之后,司马懿才终于找到了机会。
曹叡去世时,传位于幼子曹芳,并以两大托孤大臣相辅,一位就是司马懿,一位则是曹真之子曹爽。可曹叡千算万算也没有想到,虎父也有犬子。他任命曹爽的目的,就是想让曹爽像他父亲一样制衡司马懿;而任命司马,一个是看重其才,二个就是为了安群臣之心。可曹叡没有想到,德不配位的曹爽,反而是成功地给了司马懿机会。
在一开始的时候,曹爽做得还是不错的,虽然向来盯着司马懿,却也给足了司马懿面子,凡事皆与司马懿商量,不敢专行。可到了之后,曹爽的手底下有一位谋士叫丁谧,他给曹爽出了一条计谋:尊司马懿为太傅,其亲信蒋济为太尉。看似封赏,本来是乘机削去司马懿的军权,也免去了蒋济禁卫大权的领军将军一职。
而后曹爽就愈发地独断专行,逐渐地将同为托孤大臣的司马懿越来越不放在心上。最终司马懿也为了让曹爽对自己放心,干脆将计就计,直接称病在家,什么都不管了,做个闲人。
可随着曹爽愈加跋扈专行,朝廷上的群臣都对曹爽越来越不爽了,加之曹爽几次对外用兵,不仅寸功未立,更加大败亏输之后,大家都彻底忍不了了。于是,一群大臣都迫切地希翼有一个人能够站出来主持大局,压制曹爽。这个人是哪位呢?自然就非司马懿莫属了,于是才有了高平陵之变。
二、门阀势力的内部角斗,是一场内部衰亡的前奏序曲
而高平陵之变,曹爽和司马懿的争斗,本来就是曹氏宗族的门阀势力和司马氏族的门阀势力之间,进行的一场终极角斗。
曹爽以曹氏宗族的实力为主,成功地掌握了朝廷大权。但是他的专权却对其他的门阀势力造成了极大的利益伤害。大家为了争取自己家族的利益,于是就联合了起来,和曹爽进行了一场内部的战争。
这场内部的战争一方是曹氏宗族,另一方就是以司马懿所领导的河内司马氏为主。司马氏从汉朝以来,向来都是著名的士族,是河内地区数一数二的很大家族。就连一代奸雄曹操最早在汉室朝廷任职的时候,就有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的举荐之功,当时司马防曾经举荐一代奸雄曹操出任洛阳北部尉。正所谓,士族勾结,互相举荐,之后一代奸雄曹操也曾经举荐司马防的长子,也就是司马懿的哥哥司马朗出仕。可能也正是由于这一层关系,一代奸雄曹操虽向来想杀司马懿,却没能下手。
而当时司马家的势力依旧极大,不仅司马懿任太傅,其亲信蒋济为太尉。虽然没有什么实权,但是地位和名分在哪里摆着,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当时也身居要职,司马师为中护军。
而前文已经说了,曹爽在专权的过程中已经让很多人不爽了,这其中就有一个至关主要的人,她就是郭太后。这位郭太后出生于西平郡西都,其家族本就是河西的大族。在黄初年间,西平郡发生叛乱,魏文帝曹丕派全城太守将叛乱平定,郭氏因此被没收入洛阳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