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知道战国吴起,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赏识。
吴起是战国的早期的兵家代表,在我国军队古代上,与孙武齐名,并称“孙吴”,著作有《吴子兵法》流传后世。
唐肃宗时期,吴起被供奉进武成王庙,成为“武庙十哲”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同列武庙十哲的,有田穰苴、孙武、吴起、乐毅、白起。
吴起在鲁国、魏国和楚国都曾效力过,他是一个走到哪就能把胜利带到哪里的人,最先在鲁国效力,齐国攻打鲁国,吴起被鲁元公任命为将领,领兵大败齐军,后来因为鲁元公的猜疑,离开鲁国。
吴起从鲁国跑到魏国,投靠了贤明的魏文侯,获得了重用,受命率军攻打秦朝,吴起率军攻克了秦朝在河西的临晋、元里,并建筑城池防守,次年又向来打到郑县,将秦军赶到了洛水以西。
魏国经过几年的向西扩张,全取了河西之地,设立西河郡,吴起经过翟璜的推举,成为了魏国首任西河郡守,吴起在出任西河郡守期间,改革魏国的军制,创立魏武卒制度,在阴晋之战中,以五万魏武卒,大败秦朝五十万军事。
根据《吴子兵法》记载,吴起率领魏武卒,为魏国的霸业立下了赫赫战功,“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虽然有夸大吴起功劳的意思,但无疑反映了吴起超强的军队能力。
到魏武侯时期,吴起与公叔痤争夺魏国的相位,被公叔痤陷害,遭到魏武侯的怀疑,于是吴起离开魏国,来到了楚国,此时羸弱的楚国急需改变获得强大的力量,吴起被楚悼王任命为令尹,主持楚国的变法事宜。
吴起变法强大楚国之后,率领楚军向南扩张,击退百越,将楚国疆域扩展到洞庭湖、苍梧郡一带,而后与赵国联合,夹击魏国,穿越梁门,饮马黄河,切断了魏国国都安邑与河内郡的联系,从此诸侯都畏惧楚国。
从吴起的履历来看,吴起在战国的古代上,甚至是历史的战争史上,都算得上是一流的人物了,而且他还主持了楚国的变法运动,这样一个军队素质强,而且技能还全面的人才,为什么无法挤身“战国四大名将”呢?
战国四大名将白起、秦国军事家王翦、廉颇、李牧,源自于《千字文》中的“起翦颇牧,用军最精”,从其产生的背景和意义来看,并非说武庙十哲中的吴起、乐毅不如这四位将领,而是千字文出于押韵和对仗的考虑,选出了“起翦颇牧”。
战国四大名将的出处,追求的是押韵和对仗,而非军队水平
《千字文》是产生于南北朝时期的韵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对仗的文章,被称为“笔”,而非“文”,由南梁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接受梁武帝的诏命,从王羲之的作品中,挑选一千个不重复的文字,编纂成对仗工整,条理清晰的四字韵文。
基于当时韵文的格式和字数的要求,每个汉字只能浮现一次,而且必须对仗工整,所以战国名将这四个字的选择空间,就非常的有限,并不能根据能力选择,而是要根据上下文的韵律和对仗。
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
九州禹迹,百郡秦并。岳宗泰岱,禅主云亭。
“起翦颇牧”这段不仅仅考虑的是军队能力,更有下半段“宣威沙漠”,所有战国名将中,能够扬威沙漠的,也惟独赵国名将李牧,所以四将中最先确定的是李牧。
而战国七雄中,真正对北方胡虏用兵大胜的,惟独秦朝和赵国,固然燕国也曾拓地数千里,但是燕国远离中原,缺少参与感,同时下段中有“百郡秦并”,秦国军事家王翦也占了一席,而与李牧起名的廉颇,和对秦朝更主要的白起,自然也要入列啦。
本来,如果我们能够掌握,历史的韵律特征,可能会更加简单的知道到,为何千字文中会选择这四个字吧,可惜这些东西都消逝在古代的尘埃中了。
在思想认同上,吴起与后世的儒学格格不入,影响其古代地位
吴起最初的儒家弟子,但是却被曾申赶出门下,真相是吴起的母亲去世,吴起没有按照儒家的忠孝教义,回家奔丧守孝,被赶出儒学,后来吴起开始学习兵法。
相关文章